9月21日,天府新區鳳棲濕地概念規劃設計競賽以“濕地——公園城市的自然詩意”之名,面向全球公開征集。
10月10日報名結束,競賽工作組共收到上百份報名表,又經過近一個月的方案設計期,截止到11月6日20:00,最終收到有效方案共67份。
在競賽報名期,全網曝光量共計50w+次,獲得了來自gooood谷德設計網、建筑師的非建筑、archrace、園景人、藝文立方AC CUBE、國際新景觀、城市設計、一言一吾ITALK、大城小村UrbanxRural、ArchiWorld世界之旅、SAMYE森也、WorkFace成都、社群之都Chengdu、PS-ONE品思國際藝術教育、維歐國際藝術聯盟、斯芬克國際藝術教育、Rosso國際藝術中心、UED城市環境設計、RAC設計課堂、Designable設計個球研究所等媒體和機構的鼎力支持。
與此同時,由5名國內外頂尖的景觀規劃領域專家評委組成的專業評審團在經過7天的篩選與評比后,最終選出了6組作品,成功入圍“決賽圈”。
6組方案
6種重新定義“城市濕地公園”的可能
最終入圍決賽的6組作品,分別都對鳳棲濕地做出了自己的注解,可謂各具特色百花齊放。
注:以下介紹按作品編號排序,非最終成績排名
FQ00015
《鳳棲天府共享家園》
▼
FQ00015號作品力圖借助景觀手法恢復場地的自然生境,同時引入人文元素,在生態與城市之間尋找和諧統一的交集,并且通過活力的營造提升場地價值,最終以“家園”為主題概念營造一個鳥類的家園、自然的家園、你我的家園,同時營造觀鳥、濕地、研學等三大功能主題。
FQ00048
《玩水.游山》
▼
針對項目地塊,FQ00048方案嘗試通過多角度的介入,提取出林地、水源、建筑三個要素分別進行創作設計。值得一提的是,該方案中有一個“隱秘濕地”的概念頗為有趣,在他們看來,現有地塊像是一個植被濃密的河谷,它也是場地最終出水口。建議混合茂密的植被和濕地在一起,形成安靜的濕地公園,觀鳥、冥想。
FQ00067
《生態聚集地,智巢引鳳棲》
▼
FQ00067方案立足“生態聚集地,智巢引鳳棲”的發展愿景,著眼于提高城市宜居性、刺激社會和經濟的協同發展,契合“公園城市”的發展需要圍繞鳳棲濕地公園打造城市生態圈。在他們看來,鳳棲濕地公園被構想為由智慧生態、智慧生產、智慧生活構成的“城市濕地綜合體”,提供多用途空間方案、解決場地內農田利用和原住民的身份轉化問題、完善行人和交通網絡、實施可持續建造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等。
FQ00074
《應時順勢萬物共棲》
▼
該方案通過對林盤結構、互聯網時代下的個體信息結構兩個抽象結構的研究,發現林盤從內而外的建筑、群落、水系、農田與個體在互聯網中表露的真我、外在性格、信息以及泛義的數據之間的共同點——其穩定性和發展能力都構建在“點”與“點的互聯”的基礎之上。并結合對場地現狀基底及宏觀規劃策略的研究,提取原住民、產業園白領、周邊居民、典型動植物等六類使用者,共情其生活方式,建立起對多樣化“點”的深刻認知;繼而以群落、生境、水系、農田、建筑、交通、產業、智慧八大策略,梳理場地自然、文化、歷史與未來的脈絡,實現“點的互聯”,在林間、橋下、山巔、水田等不同場景中,實現萬物共棲的公園城市圖卷。
FQ00135
《島群城境,大地圖騰》
▼
通過對鳳棲濕地的生態格局,林盤文脈的解讀和提煉,FQ00135方案策劃了天府新區未來的“鳳棲時間之環濕地公園”,提出了島群城境、大地圖騰的設計理念,分別從生態格局、城市設計、城市活動、時間設計四個尺度出發力圖探討天府新區公園城市的新景觀模式。
FQ00151
《共生SYMBIOSIS》
▼
“如何定義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帶著這樣的思考,本方案試圖從自然、科技與人三者的關系入手。場地中規劃了一條總長超過4公里的廊橋步道景觀系統,根據林、水、田等不同景觀區域特點,設置不同高度及形態。橋面使用玻璃作為主要材質,使得腳下景觀盡收眼底。這樣設計的初衷,是把園區慢行當做一次“泛博物館”的參觀體驗,使游覽的過程變得更令人興奮且富有娛樂性。
5位大咖評委
5位城南體驗官
共同助力最終呈現
這次競賽的評審陣容,除了早前公布的陳躍中、李寶章、龐偉、盛葉夏樹4位評審外,第5名大咖評委也最終浮出水面,新山水設計方法論的提出者、踐行者——孫虎。
在評委們對參賽作品的評分過程中,對于其中相對優秀的作品也都不吝贊美之詞。
·評審龐偉在評分
龐偉評價FQ00151號作品時說:“‘泛博物館’和‘共生’是很好的概念,結合場地原有的田園、山林、水面等,會成為值得期待的公園。”
·評審龐偉在評分
盛葉夏樹在評價FQ00048號作品時說:“立意比較符合成都詩意、慢生活的氣質”。同時,評審龐偉也對這個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思路清晰、布局合理、特色鮮明、落地性和可持續性強”。
·評審盛葉夏樹在評分
“設計考慮因素較為全面,引入智慧、5G等前沿概念”,評審李寶章在評價FQ00067號作品時言簡意賅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評審李保章在評分
同時,評審李寶章認為:“規劃濕地公園的重點應該更讓步與自然,人為的干涉不宜過多,應該有‘詩意’并且有‘創意’的做”。
·評審陳躍中正在會議室里仔細地觀看各位選手的作品
評審孫虎在對待每一位參賽選手的作品時都非常認真,他不想錯過任何一個可能的創意。于是不論在工作室還是出差在外,他從未落下任何一個可供打分的時刻。
·評審孫虎在評分
通過評審們的點評,我們能看出評審們對于作品的在地性都非常看重,這一標準或許將決定最終獲獎作品的歸屬。
在這之前,不如讓我們再來熟悉一下強大的評審陣容。
五大評審陣容
*按名稱首字母排序
陳躍中
“大景觀”概念的提出者和倡導者
中國建筑學會園林景觀分會副主任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巿生態規劃委員會專家委員
聯合國人居環境獎獲得者
美國注冊景觀規劃設計師
易蘭規劃設計院(ECOLAND)創始人、首席設計師
·作品從上至下依次為:遂寧南濱江公園、北京望京SOHO、成都麓湖紅石公園、巴哈馬群島亞特蘭蒂斯度假區II期
李寶章
精思妙悟,沉心與境,境心造園
奧雅設計董事長/首席設計師
清華大學建筑學學士
加拿大溫哥華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碩士
廣東園林學會理事會理事
2019年廣東省十大風景園林師
深圳市土木建筑學會生態園林景觀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北京林業大學與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客座教授
江南大學藝術學院名譽教授
·作品從上至下依次為:天津甘露溪公園、漳州碧湖市民生態公園、安順虹山湖市民公園、深圳東角頭地鐵站公園
龐偉
中國最具實力建筑景觀設計師之一
著名景觀設計師、詩人
廣州土人景觀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兼首席設計師
北京土人景觀與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
北京大學景觀設計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華中科技大學兼職教授
廣州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客座教授
《景觀設計》學術主編(2013-2019)
2017和2019兩屆深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學術委員
·作品從上至下依次為:深圳福田記憶公園、順德美的總部大樓景觀設計、深圳國際植物學大會紀念公園
盛葉夏樹
MORIBA NATSUKI
細膩柔和的城市“美妝師”
資深景觀設計師
ATLAS(中國)設計總監
日本造園學會會員
日本國立千葉大學,園藝學部綠地·環境學科
·作品從上至下依次為:武漢東湖綠道磨山公園景觀設計、上海佘山月圓園雕塑公園、2010上海世博會浦東園區場地設計、西咸沙河廊道生態濕地運動健康公園
孫虎
新山水設計方法論提出者、踐行者
高級工程師,碩士
深圳前海環境雙提升總設計師
山水比德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設計師
·作品從上至下依次為:深圳前海功能環境雙提升工程、廣州廣鋼公園、深圳光明中心科學公園
毫無疑問,成都城南的發展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持續推進著,我們也邀請到了5位“城南體驗館”,嘗試通過他們的視角,站在成都的“城南”這一場域為整場賽事注入更多新知。
同時,6組決賽入圍組品將會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持續進行完善與深化,讓我們共同期待他們在11月29號決賽場上的最終呈現吧。
一切塵埃未定,我們屏息以待!
天府新區鳳棲濕地概念規劃設計競賽
決賽信息
時間
2020年11月29日
14:00-18:00
地點
蔚藍卡地亞花園城藝術大廳
(成都天府大道南段與武漢路交叉口)
決賽流程
14:00
開場
14:05-15:20
前三組選手上臺講演,評委依次打分
15:20-15:40
中場休息
15:40-15:45
前三組選手分數公布
15:45-17:00
后三組選手上臺講演,評委依次打分
17:00-17:15
5位城南體驗官發言
17:15-17:20
后三組選手分數公布
17:20-17:40
一二三等獎公布并頒獎
17:40-17:45
合影留念
獎項設置
「一等獎」1名
「二等獎」2名
「三等獎」3名
評選規則
1)滿分為100分,最低為0分,評審按照0-100分的階梯標準,依次為6組選?打分。
2)評審評分中去掉?個最?分,去掉?個最低分,剩下的評分計算平均分后,為選手最終得分。
3)評分參考:0~10分極差;20~30分差;40~50分一般;60~70分良好;80~90好;100分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