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非遺文創·鯉好泉州
泉州簡稱“鯉”,是閩南地域文化的核心地區。歷史上的泉州在以“刺桐”這一稱謂聞名世界的同時,也隨著繁盛的海外貿易與開放包容的文化交融態勢,孕育出了絢麗多彩的多元文化?!磅幬铩蓖ā岸Y物”,來自泉州府的鯉物這一傳統文化創新設計以海洋色彩及泉州城市形象色彩作為創新設計主題色,以夸張表現、突出特征、諧趣模仿等方式,對泉州不同級別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藝文活動、祈福文化等多元閩南地域文化進行提煉及創新轉化,以適應大眾審美的視覺效果呈現,以此吸引不同受眾了解閩南地域文化及泉州古城文化品牌,以期能推動文化傳播及發展,反哺傳統地域文化的延續,使其生生不息。
02
刻渡——農歷計年尺
“一寸光陰一寸金”中光陰稱寸,緣于古人用“晷”上光影的長度來測量時間,運用到計年尺上則表現為:金色光帶隨時間流逝而縮短,它不需要人們時常關注“金條”的長度,只需要人們在偶然看見“金條”時發覺時間消逝的痕跡和一年所剩時間 。希望人們能夠珍視時間,以更大的時間跨度來規劃自己的生活。 03
璋品翠
葉雯麗 吳子歸 徐浙青
附錄(點擊查看):
農歷是中國的傳統歷法,取月相的變化周期為月的長度,并且潮汐隨月相的變化而變化,取二十四節氣的更替為年的長度;尺是生活中常見的度量儀器,可丈量事物之長度,農歷計年尺基于二者進行造型上的設計,并以起伏之勢表現季節的周而復始,是一把丈量時間的尺子,使用者可以通過這把尺將當下時間與中國計時文化結合,體會中國計時文化的美。
比起生活中常見的時鐘和日歷,農歷計年尺的目的不在于告訴人們準確的時刻,而在于通過將跨度為一年的時間具象化,讓人們感受到時間本身的變化,看到時間的逝與存,從而更真切地產生時間一去不返,要好好珍惜時間的念頭;同時,計年尺更巧妙地將時間與中國歷法相聯系,讓使用者更直觀地體會中國的計時文化,具備文化性。因此無論從用意上還是形式上,都體現了設計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