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PK / 活力社區
2021新都城市剩余空間微更新創意大賽
各參賽選手:
2021新都城市剩余空間微更新創意大賽評審工作已經圓滿結束,為杜絕大賽抄襲現象存在,凈化良好的參賽秩序,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評審原則,現將本屆大賽獲獎作品(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最佳人氣獎)對外公示,請廣大選手對有異議的獲獎作品指出來,并把和其相似的圖形和作品原圖一起發到:wennuanjia2019@163.com(請檢舉者備注聯系方式),不受理電話舉報。
組委會將請評審專家核對被舉報作品的相關信息,對反映確有抄襲行為的作品將取消其獲獎資格。
歡迎大家積極參與監督。
公示時間:2021年9月26日至30日。
特此公告。
2021新都城市剩余空間微更新創意大賽組委會
2021年9月26日
通過騎行、健步、歡樂跑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對
社區生活空間進行“丈量”,
尋找出了身邊的閑置空間資源
閑置的空間資源在多元參與中,共建創意設計
經過50多天的征集籌備,本次大賽收到了
來自全國各地選手們的踴躍投稿
共計32份
在所有作品中
A類(城市小花園)22份
B類(社區運動角)7份
C類(社區美空間)3份
所有投稿作品
經過全體評委老師細致公正的評審
于9月23日
全面結束評審工作
快來看看你最中意的它
獲獎了嗎~
以下是專家評審團一致評審得出的獲獎名單
A類(城市小花園)
一等獎
作品名稱
新香鄰 會客廳
作者
第06號-A1正源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王載波、蔡鋆、廖小康、楊詩皓、陳晉秋
作品介紹
保留現狀小花園高大喬木生態本底,以有機更新的方式疊加萬事共享屋、智慧微超、便民服務微中心、衛生間等新功能,提升對弈品茗、活力健身等區域,以“新香鄰”為主題,形成全齡可參與、可共享的幸福美好生活鄰里會客廳
二等獎
作品名稱
城市微幸福 轉角遇到愛
作者
第07號-A1天津澄地景觀設計有限公司、天津易天誠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李迅、劉旭、趙其昊、王子意、薛興琨
作品介紹
當過去與現在相融合 城市會生長。生活不僅有詩和遠方, 更有觸手可及的幸福體驗
三等獎
作品名稱
生活之間
作者
第04號-A1廣州山水比德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胡澤浩、侯泓旭、謝泓駿
作品介紹
將社區公園內的水塘抽干,設計為下沉式的兒童活力空間;盡量保持場地完整性進行微改造。缺乏兒童設施等原因,到這里來玩耍的兒童較少。水景取消后原有地形形成的空間作為下沉劇場,方便對兒童的監管的同時,也保證場地的通透性,將場地功能最大化。
最佳人氣獎
作品名稱
漫時·香遇 城市走廊
作者
第12號-A4成都杉果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閆禹果、侯柯杉
作品介紹
通過將不同人群需求相結合,以美學空間、開放共享、潮流活力、全齡全時為主題,結合該社區獨有的城市中轉站區位優勢,快慢結合,創造一個既沿襲當地文化脈絡,又方便居民交流,并充滿潮流活力的綠色生態城市走廊。
B類(社區運動角)
一等獎
作品名稱
桂湖街道清源橋小廣場
作者
第24號-B1上海粹景景觀設計事務所
趙婷婷 楊星臨
作品介紹
本項目區域的設計由公共慈善為核心,外展公益售賣、社區交流、公眾休閑、商業聯動、藝術展示等多功能為指引。進行了場地空間內的景觀設計。慈善事業是人們自愿地奉獻愛心與援助的行為和從事扶弱濟貧的一種社會事業。集聚大眾的力量,幫助各種需要幫助的人與群體。如同“云”,千萬的小水滴氣化合為云,遇到冷空氣則會凝結成雨潤澤萬物。“云”代表了凝聚的力量與潤澤的無私。本設計提取了云為設計元素,提出了“聚彩云廊”的設計概念。在核心位置設計了云型休閑廊架,即可作為室外集會場所,同時也可作為室外展覽、休閑的特殊場所。新增的公益售賣亭選擇南側與臨街底商連接處,既可以引流商業街的客流進入場地,也可以遮擋現狀的通風井,有效提升場地整體的景觀效果。
二等獎
作品名稱
清源橋 運動角
作者
第25號-B1四川正源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王載波、蔡鋆、廖小康、楊詩皓、陳晉秋
作品介紹
優化場地現狀環境格局,在適當保留原有綠化空間的基礎上,對場地功能進行有機分區。增設運動設備健身設施、兒童游玩設施、休閑座椅、公共慈善售賣亭等新型功能
將公益慈善與運動主題相疊加,打造多功能的可參與,可共享的幸福美好生活鄰里運動休閑空間
三等獎
作品名稱
自在荷間·藏在社區里的綠動
作者
第26號-B1宋淺深
作品介紹
文化彰顯:設計提取了荷的元素,進而將文化要素和空間形式進行轉換,以此作為設計場地空間、景觀小品的原點, 從而使設計更具新都特色;功能復合:在有限的場地面積當中融合多樣的復合功能;動靜交融:在場地設計中注重對不同使用需求人群的覆蓋,在滿足活動的同時,也能滿足休憩的需求;空間延伸:拓展建筑室內室外空間,加強虛實空間的相互過渡;活動植入:為先前較為單一的場地活動類型注入更多的活動內容
最佳人氣獎
作品名稱
創意新都
作者
第27號-B2曹思佳
作品介紹
思考:隨著人們對于城市居住認識的慢慢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對于城市生活的價值有了新的定義與理解。
解決:對場地進行整體的梳理,圍繞社區快遞打造普及安全知識的公共社區空間;并合理利用空地,營造社區知識氛圍打造活動空間,營造年輕態,互動性強的體驗氛圍
C類(社區美空間)
一等獎
因落地性弱,空缺
二等獎
作品名稱
自在荷間·藏在社區里的綠動
作者
第32號-C1宋淺深
作品介紹
文化彰顯:設計提取了荷的元素,進而將文化要素和空間形式進行轉換,以此作為設計場地空間、景觀小品的原點, 從而使設計更具新都特色;功能復合:在有限的場地面積當中融合多樣的復合功能;動靜交融:在場地設計中注重對不同使用需求人群的覆蓋,在滿足活動的同時,也能滿足休憩的需求;空間延伸:拓展建筑室內室外空間,加強虛實空間的相互過渡;活動植入:為先前較為單一的場地活動類型注入更多的活動內容
三等獎
作品名稱
社區美空間設計
作者
第31號-C1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
湯西施 周月欣 龔靜容 李泠瑋
作品介紹
藍天碧水載多彩生活,黃發垂髫共和諧自然選址濱河,打造溫馨社區美空間,以水為鏡,展現兩岸風采。在原有運動公園的基礎上,設計一個集生活、休閑、娛樂,室內多種生活功能業態、展示當地風情的文化墻等于一體的公園式生態建筑。建筑融于自然,融于城市,融于生活,營造對環境低負擔的活力老少復合式社區公共空間。成都市新都區溫暖家社區文化服務中心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Tr1EbQw759C7wX3zrPD4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