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競賽以“望亭-小筑”為題,分別基于民生和生態需求提出“市集-望亭”和“水畔-望亭”,旨在推動城市公共景觀空間更新提質,以“立體環境-社區單元”為理念,打造民生服務和生態保護示范點。
競賽面向國內外開放,優勝方案將付諸實施。希望通過共謀、共建、共享的方式,促進城市雙修,增強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
競賽邀請著名建筑師、奧斯陸建筑與設計學院(AHO)榮譽教授、前校長Per Olaf Fjeld教授,著名建筑師、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ETH Zurich)Christian Kerez教授,著名建筑師、東京工業大學教授、犬吠工作室(Atelier Bow-Wow)主持建筑師塚本由晴教授,著名學者、建筑師、香港大學建筑系教授、王維仁建筑設計研究室主持建筑師王維仁教授,著名學者、建筑師、東南大學建筑學院葛明教授組成專家評審委員會,共同評選出優秀方案。
主辦單位
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南京市雨花臺區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
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雨花臺分局
中國(南京)軟件谷管理委員會規劃建設部
學術支持
Per Olaf Fjeld教授
Christian Kerez教授
塚本由晴教授
葛明教授
王維仁教授
執行單位
南京創意設計中心
1.大賽征集
2021年11月11日-2022年3月1日(征集截止時間)
2.踏勘及答疑
2021年11月下旬-12月上旬,組織點位踏勘及答疑活動。
3.專家評審
2022年3-4月,召開專家評審會議,分為初評會議和終評會議兩個環節。其中,初評會議確定入圍作品,終評會議確定一、二、三等獎獲獎作品。
4.網絡票選
2022年3-4月,發布入圍作品,開展網絡投票。
5.結果公示
2022年4月下旬,進行獲獎結果公示。
6.表彰展示
2022年5月,對獲獎者進行公布與表彰,對獲獎作品進行專題展示。
1.參賽對象
本次大賽面向國內外廣泛征集,設計單位、獨立建筑師、在校學生以及社會人士均可參賽。
2.參賽報名
參賽者可于2021年11月11日起,進入大賽組委會官方微信平臺“南京創意設計中心”(微信號:NDC-CHINA),后臺回復“望亭-小筑報名”獲取參賽材料,或前往南京創意設計中心官網(http://www.ncdc.org.cn/)下載參賽材料,并于2022年3月1日24時前(征集截止時間)將報名表和設計方案一并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并在郵箱主題注明“望亭·小筑——南京立體環境-社區單元設計競賽”字樣。
參賽者可為個人、團隊或單位。已實施的作品、已參加過其他競賽或發表過的作品不得參賽。1.設計內容及要求
本次競賽共設A、B兩處地塊,分別對應“市集-望亭” “水畔-望亭”兩個主題。參賽者可選擇兩處地塊中的任一一處展開設計。
① 市集-望亭(A地塊)
A地塊位于南京市雨花臺區岱山文體廣場內,面積約2500平方米(約四畝)。選擇“市集-望亭”的參賽者可在設計范圍內(詳見下圖)開展設計。場地上原有的基礎設施可根據設計選擇拆除。
“市集-望亭”功能上要求考慮作為市集文化和景觀標志物;要求能俯瞰集市,遠眺岱山;要求能結合四周廣場;要求提供休憩、管理、少量配套服務功能。建筑最高點不超過18米。面積上要求設置平臺等觀望、休憩場所,面積約100平方米,同時要求有社區配套服務和市集管理用房,局部設置在高處,室內面積約50平方米。
② 水畔-望亭(B地塊)
B地塊位于南京市雨花臺區三橋濕地公園內,面積約2500平方米(約四畝)。選擇“水畔-望亭”的參賽者可在設計范圍內(詳見下圖)開展設計。現狀水面地形可根據設計適當改造。
“水畔-望亭”功能上要求考慮作為江邊濕地生態觀測點;要求可以俯瞰水面,登高遠眺長江;要求能結合四周景觀;要求提供休憩、觀測、少量配套科研服務和景區服務功能。建筑最高點不超過18米。面積上要求設置平臺等觀望、休憩場所,面積約100平方米,同時要求有配套科研服務用房和景區管理用房,局部設置在高處,室內面積約50平方米。
望亭取“行望居游”之“望”,“亭臺樓閣”之“亭”,兼具行為和類型,以節地為目的,微小介入場地,展現“立體環境-社區單元”的理念,一動一靜,體現生態和民生。
望亭意象,宜呼應環境,賦生趣;望亭功能,宜兼顧登高與四鄰,重服務;望亭營造,宜提煉建構原型,利建造。
2.成果要求
2.1.圖面表達內容:
①簡短的概念說明(不超過300字)。
②總平面圖。
③一套完整的能清楚表現設計意圖的圖紙(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整體透視效果圖、表達設計意圖的局部大樣示意圖等),表現形式不限。
④圖面上不得出現任何反映設計者身份的信息,如出現則取消參賽資格。
2.2.圖面排版要求:
提交作品的最終成果為電子版,格式為PDF或JPG,尺寸大小841mm(W)*1189mm(H),圖片精度不低于300dpi。版面數量限為1張,排版形式為豎排版。
1.專家評審
2022年3-4月,召開專家評審會,分為初評會議和終評會議兩輪。初評會議確定入圍作品進入網絡投票和終評會議,終評會議確定一、二、三等獎作品。
2.網絡評選
2022年3-4月,發布入圍作品并舉辦網絡投票,根據網絡投票結果確定網絡人氣獎。網絡人氣獎可與一二三等獎重疊。
3.獎項設置
一等獎1名,獎金10萬元/件;
二等獎3名,獎金5萬元/件;
三等獎6名,獎金2萬元/件;
網絡人氣獎6名,獎金0.5萬元/件。
注:以上獎金均為稅前
其余獎勵:
①獲獎設計師及方案將予以公布及表彰;
②獲獎設計作品將擇優實地建設;
③授予獲獎單位、個人榮譽證書。
① 參賽者須如實填報個人信息,并全面響應活動要求。單位參賽,需在報名表中加蓋公章,并提供單位營業執照副本掃描件(加蓋公章);個人參賽,需在報名表中簽名,并提供個人身份證掃描件(個人簽名)。否則將視為無效報名,取消參賽資格。報名表以掃描件或照片等電子文件形式提交。
② 參賽者應按要求完成設計任務,每人僅限報一個方案,提交作品必須完整,如有缺漏則視為參賽作品無效。如有多報方案者,取消參賽資格。
③ 參賽者應保證所提交作品的原創性。如經確認存在抄襲、剽竊情形的,取消參賽資格。
④ 獲獎作品版權由設計者與大賽組織方共同所有,在后續實施建設時,優先委托原設計者進行方案及施工圖深化設計,也可另行委托其他設計單位進行最終實施方案的施工圖深化設計;未入圍作品版權歸設計者所有。
⑤ 參賽資料中的地形圖紙僅供選手參賽創作使用,不得用于其他用途,否則后果自負。
⑥ 大賽組織方對競賽規則具有最終解釋權。
1.咨詢電話
025-58505301
*周一至周五 9:00-17:30
2.咨詢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