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陶藝,這是人類文化藝術的結晶。從唐三彩到青花瓷,不同年代下工藝的進化、外觀審美的變化,是那個時代的重要標志,由此,我們可以窺得陶器作品所處時代的技術發展的進程。
當下,我們正處于工業4.0階段,親眼見證人工智能等技術革命科技的進步,而陶藝在現在的時代也經歷了這一變革,數字3D陶土打印正是基于此而演化的時代產物。
與其說新技術會“替代”傳統工藝,不如說新技術是在拓展“工藝”這個概念本身的定義。
新科技新工具說到底不只是工具而已,從這個角度說,設計師、藝術家、匠人等的造物者,在探索工具本身去定義作品新的界限和含義,而不只是滿足生產或其他功能性的服務。
對于數字制造,一切形態皆平等,大眾可以自由地嘗試,滿足更加繁瑣的形態,探索新型的美學語言。
Steffen Hartwig作品
-關于工作坊-
本次活動屬于2021環同濟設計周子項目。工作坊以機械臂3D打印陶土為主題,將圍繞下述問題展開實驗性探索。
設計師如何利用計算機算法為驅動主導設計?
機器如何通過數字化控制實現跨平臺的協同?
人類的創造力是否會被機器學習替代?
Olivier van Herpt作品
本次工作坊將采用6軸工業機械臂,通過和3d打印擠出頭聯動,并結合算法路徑優化,逐層的堆積打印陶土。
工作坊將分3大主題
基于數據可視化打印
基于可控路徑的編輯,產生特殊的肌理
建筑“磚塊”,通過Emerge組合實現大跨度結構
-關于參與人群-
△對陶土、藝術感興趣的人群
△對參數化、算法感興趣的人群
△對智能制造、機器臂感興趣的人群
**優先參與資格
或具有grasshopper或其他參數化軟件三維建?;A
或具有一定藝術創作或鑒賞能力
或具有編程能力
工作坊為線下教學,并面向公眾免費開發,歡迎感興趣的各院校師生、設計師、藝術家等報名參與。
注:
由于報名人數眾多,為保證教學質量參與者需全程參與,并提交本人作品集及相關簡歷;
報名成功者以短信和郵件通知。并支付200元押金,活動結束后退還。報名成功而缺席者,押金不予退還。
參與者需提供48小時核酸報告,謝謝配合!
主辦單位
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
承辦單位
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創意工場機械臂實驗室
Gensler
支持單位
NoCC當代首飾與新文化中心
建道筑格ArchiDogsBollinger Grohmann
潤曜(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DFA有物建筑事務所
北京原初建筑設計事務所(Primary Architects)
單行科技
中國企業報道
匠山行記
行先生網
人民在線網
專筑網iarch.cn
關于創意工場機械臂實驗室
實驗室隸屬于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圍繞智能制造與交互設計兩大跨學科研究。
在智能建造領域實驗室配備了全套增、減材設備,主要以數字化設計理念為核心,推動個性化定制,打造設計-制造一體化流程。
在交互領域,實驗室自主研發機器人相關應用,并根據使用場景設計交互模式,為醫療,零售,藝術以及創意工作者提供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