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鹼歷史悠久。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后,本境屬上郡陽周縣管轄。北魏時期,雙廟灣村曾設立大斌縣,周家鹼鎮屬大斌縣管轄,一直至隋唐。北宋至道年間,本境為西夏占據。元、明、清時期隸屬綏德州。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周四(周世民)在本鎮聚眾起事,驚動朝野。
在北宋與西夏相爭時期,這里曾是兵家必爭之地。過去東街關圣廟的東西兩側石額上曾刻有“秦晉通都” “西秦勝地”八個大字,彰顯周家鹼獨特重要的交通位置。
周家鹼地域開闊,交通便利,商貿發達,從明清至民國及上世紀六十年代,一直為陜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便利的交通和發達的商業貿易為周家鹼贏得了“陜北四大名鎮”之一的稱譽。
在貧窮落后的陜北,周家鹼辦學曾名震一時。“戊戌變法”后,周文郁、周文治等周氏家族有識之士自籌資金,于同治十一年創辦周家鹼義學。此后,周文治更是潛心經營周家鹼小學22年,修建窯洞9間、平房5間為校舍,新建校門、圍墻等。因其治校有方,治學嚴謹,1923年曾獲省長傳令嘉獎。這里曾培養出了黨和國家領導人馬文瑞。
周家鹼是紅色革命據點,陜北黨團組織和紅軍頻繁活動,1926年冬,馬文瑞在周完小成了第一個團支部;1928年,周家鹼董家圪嶗村李銀家溝成立第一個農民黨支部;1929年2月,陜北特委在原屬周家鹼管轄的張家岔村召開了中共陜北特委第一次擴大會議;土地革命時期,劉志丹經常活動于周家鹼古鎮;1947年,轉戰陜北期間,周恩來曾在周家鹼營盤村周家圪嶗駐留。
周家鹼古鎮昔日人文景觀曾名噪一時,鎮內文人雅士相聚,曾評選出周家鹼八大景觀:玉皇高閣、文章高樓、走馬平原、文屏書案、月宮古寨、筆架凌云、朱砂寶洞、墩臺印斗。
“周鹼馃餡香噴噴,棗餡可口千層層”。經過央視宣傳,子洲馃餡聲名遠播。周家鹼雙廟灣粉條歷史悠久,曾是皇家御用食品。
周家鹼古鎮鐘靈毓秀、人才輩出,曾經良好的教育資源,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人才服務于祖國的大江南北。
為了擴大宣傳,提升影響力,進一步加大周家鹼古鎮在外美譽度,周家鹼鎮黨委、鎮政府公開征集周家鹼形象宣傳語,歡迎廣大熱心人士,特別是周家鹼人士踴躍參加,貢獻智慧!
征稿截止2022年3月8日,發送郵箱:635362768@qq.com。
聯系電話:18991073893
征集內容經專家組審核,最終確定使用的,周家鹼鎮政府將給予2000元鼓勵并頒發榮譽證書。另外評選6個優秀形象宣傳語,每個獎勵300元并頒發榮譽證書。
https://mp.weixin.qq.com/s/yvb3e_W2STZ6L04yEw3Zv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