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ngBattle畢設獎2021——第三屆全球華人大學生藝術與設計畢設作品大賽圓滿結束,大賽得到了畢設生、院校老師、行業(yè)專家們的支持和認可。為了持續(xù)發(fā)揮YoungBattle畢設獎的專業(yè)價值,組委會決定持續(xù)推出各個類別獎項的獲獎作品精選,供正在進行畢設創(chuàng)作的同學們學習參考。精選獲獎作品包括:最佳畢設獎、畢設評審獎、最佳商業(yè)價值畢設獎TOP10、最佳提名畢設獎、年度畢設獎TOP100、年度人氣畢設獎TOP10。
YoungBattle畢設獎2021
征集類別:
文創(chuàng)IP設計、數字媒體設計、時尚潮玩設計、
綜合藝術
一、文創(chuàng)IP設計
IP形象、品牌形象、字體、海報、動態(tài)圖形、動漫、漫畫、兒童書、繪本、插畫、圖形、概念書籍、創(chuàng)意包裝、綜合概念設計、文創(chuàng)衍生品等。
注:涵蓋視覺傳達設計常規(guī)專業(yè)類別
二、數字媒體設計
網頁、APP、小程序、游戲、視頻、動畫、創(chuàng)意編程、數字互動內容創(chuàng)作、體驗設計等。
三、時尚潮玩設計
時裝、鞋帽、箱包皮具、服飾配件、珠寶首飾、潮流玩具、家居擺件、運動休閑裝備等。
四、綜合藝術
互動裝置、藝術裝置、陶藝、雕塑、版畫、公共藝術、綜合材料、綜合繪畫、概念實驗藝術設計等。
YoungBattle畢設獎2021
評選規(guī)則:
1、選題新穎性:
畢設選題提出問題的獨特個人視角,比如:發(fā)現(xiàn)新問題、針對現(xiàn)有問題的獨特解決方案;
2、作品創(chuàng)新度:
畢設作品表現(xiàn)形式和視聽語言、材料應用等創(chuàng)新度;
3、市場轉化度:
畢設作品商業(yè)潛力和市場化應用的可能性,體現(xiàn)畢業(yè)生關注現(xiàn)實問題及解決商業(yè)問題的綜合能力。
YoungBattle畢設獎2021組委會在評審構成上做了整體迭代升級,除了邀請業(yè)界頂尖的專業(yè)設計師/藝術家出任國際評審,延續(xù)上一屆特色,推薦YoungBattle畢設獎往屆獲獎畢業(yè)生和國內外優(yōu)秀新銳設計師/藝術家加盟“新聲評審”。除此之外,還特別邀請優(yōu)秀文化機構/企業(yè)品牌等領域代表人物出任產業(yè)評委,共同構成YoungBattle畢設獎專業(yè)評審團。
數字媒體設計類別·系列#2·YoungBattle畢設獎2021年度畢設入圍獎作品
YoungBattle畢設獎
2021年度
獲獎作品發(fā)布
數字媒體設計類別
年度畢設入圍獎
系列#2
麥昊然
作品:和·合
導師:張海超、鄧川
院校:四川美術學院
類別:數字媒體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道德經·第四十二章》
《和·合》以游戲的方式構建了一個尋找數字新肉身的虛擬旅程,玩家根據各個空間不同的屬性,深入虛擬建構的場景之中,重新定義數字世界的新肉身。
《和·合》中的“和”是指陰(數字化肉身)陽(原本的肉身)二者相互交融的狀態(tài),“合”則是指這個過程中產生的新肉身(二者達到平衡的和諧狀態(tài))。在數字化時代,肉身被數據量化,我以道家的思想(道家關于陰陽的觀點)來看待這個狀況,用中醫(yī)身體觀(中醫(yī)如何看待肉身)來營造一個相對和諧(二者達到一個平衡)的未來世界。希望這一體驗能給玩家?guī)韱l(fā)性的思考,以批判性的思維來審視數字化肉身的兩面性,讓社會關注到肉身在數字化時代的未來。
屈曉玲、黃麗平、李智源
作品:LIKE YESTERDAY
導師:夏莉娜
院校:中山大學南方學院
類別:數字媒體
從古自今,人們便在追求“自由”的實際意義與外化表現(xiàn)的路上不斷進行探尋與發(fā)現(xiàn)。僅僅站在我們個人個體的觀點上,當我們的外在因素不足以支持我們自由的代價的時候,我們便站在矛盾漩渦的中心點上——“我們”生而自由,但同時無時無刻不渴望“自由”。我們便陷入一種所謂的“自欺”狀態(tài)。作品靈感來源于一次與白血病患者的對話,我們無法切身體會病患所面對的肉體與心理上的雙重痛苦,身體的缺陷限制了我們向外探索的動力,現(xiàn)實的牢籠囚禁著無數享受著自由的權利卻又無法付清自由的代價的人們。正如盧梭所言:“人生而自由,卻又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任嘉欣
作品:1990s-2010s影視藝術發(fā)展的插畫創(chuàng)作
導師:王寧
院校:北京服裝學院
類別:數字媒體
本作品的主題是1990年代到2010年代影視藝術發(fā)展的插畫創(chuàng)作,利用插畫的敘事性去表現(xiàn)影視作品3個年代的發(fā)展變化和其背后不同的影響力。去科普每個時代具有代表性影視作品背后的時代特點、技術設備、風格題材、文化美學和布景剪輯。將影視藝術發(fā)展素材進行調研整理分析,采用具有趣味性的敘事方式和構圖方式清晰的呈現(xiàn)影視作品背后的關注點。
基于插畫的表現(xiàn)形式豐富多彩,具有個性化和形象化的特點,因而呈現(xiàn)出一種不同于電影本身的更加有趣的敘事方式。最終選取的影視作品有《阿甘正傳》、《雙峰鎮(zhèn)》、《布達佩斯大飯店》、《星際穿越》、《殺死比爾》、《阿凡達》、《辛普森一家》、《黑客帝國》、《羅拉快跑》。
史騰
作品:SPRING
導師:張亞瓊
院校:鄭州輕工業(yè)大學
類別:數字媒體
總有一個“希望”會催促我們前行,途中更會有各種誘惑令我們蠢蠢欲動,一不小心便會萬劫不復,片中主人公在追尋“希望”的途中不斷被欲望吞噬,待到醒悟時卻再也回不到那個“春天”。
短片意在表達因為欲望的無限膨脹,最終被反噬毀滅,告誡我們要把控好自己的欲望,同時也提醒我們珍惜當下。
王磊、周浩鵬、陳昱周
黃子杰
作品:遷憶
導師:秦龍、廖向榮、陳贊蔚
院校:廣州美術學院
類別:數字媒體
《遷憶》是以嶺南舊時代為文化背景,以反博反賭為中心主題展開設計的三維作品。本片圍繞好賭中年男性與他家庭的悲歡離合,講述了妻離子散的他仍鬼迷心竅,為了貪得財利甚至不惜出賣過往記憶,到頭還是落入了層層圈套,淪落到自我迷失的一場悲劇。片子以傳統(tǒng)角色意象和騎樓文化作為設計元素,結合老電影的視覺感受,在傳達傳統(tǒng)文化優(yōu)良特點的同時與舊文化中不好的部分形成對比,旨在提醒觀眾在文化傳承的同時不忘去其糟粕。
阮凝禧、李茵茵、謝詠詩
曾澳斯
作品:筆中曲
導師:李雄飛、葉梓琪、廖向榮
院校:廣州美術學院
類別:數字媒體
《筆中曲》是一部以“嶺南文化”為主題,以嶺南民居為背景,宣揚嶺南特色建筑美好的輕喜劇動畫短片。本片的核心特色主要表現(xiàn)在色彩的冷暖對比、現(xiàn)實空間與嶺南特色幻想空間的風格對比以及水墨顏料的清透感。故事講述的是鄰居家愛玩游戲的熊孩子被寄養(yǎng)在畫家女主家中的一天,引發(fā)了一場很有“硝煙”的戰(zhàn)爭,通過顏色冷暖碰撞出來的火花寓意著——在大千世界性格迥異的我們也可以“和而不同”,嘗試性構建出了別樣的嶺南色彩。
鹿文韜
作品:《阿茲海默》數字動畫
導師:職秀梅
院校:鄭州輕工業(yè)大學
類別:數字媒體
我最初在聽到萬芳的《阿茲海默》這首歌的時候,腦子回想起來自己和爺爺奶奶曾經在一起的每一個瞬間,決定要選擇這首歌創(chuàng)作MV的想法,希望能夠通過創(chuàng)作這樣一個關于阿茲海默癥的音樂MV,旨在希望更多的人換位思考,將更多的視角放在患病者的身上,從他們出發(fā),以此呼吁,對阿茲海默癥患者更多的寬容、照顧還有更多的愛。更重要的是,我想用這個作品來向已經離去的爺爺奶奶“說”一聲遲到很多年的“對不起”。
MV的故事講述一位患有阿茲海默癥的老奶奶,在凝視鏡子時,開始穿越在自己混沌的記憶空間中觸發(fā)了很多故事,溫暖的記憶碎片畫面結合聲畫對立蒙太奇語言的運用,強化了這首歌曲的感染力。
彭波豪
作品:正在娛樂禁止營業(yè)
導師:何方、陶菲菲、王帆
院校:南京藝術學院
類別:數字媒體
在視覺傳達設計中,情感化設計一直是大眾關注的話題和設計熱點。在社會調查中人對于自身當下的情感產生懷疑或是模糊的概念,情感是否需要被定義,情感是否能被定義,值得思考。在特殊的環(huán)境下,“人”的差異性會產生不同的情感反應,探究面對這種自身所產生的反應“人”會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濾鏡交互作為當下的一個熱點媒介,體驗者通過濾鏡的選擇判定自己的情感走向,這種雙向選擇的方式與我的出發(fā)點吻合。
以自身心理學中的同理心心理為學科依據,了解到影響同理心的四個因素,分別將“觀點取代”,“同情關懷”,“幻想力”,“身心憂患”視覺轉化。
曹珂
作品:彩虹雨傘
導師:任斌、周焱
院校:西北大學
類別:數字媒體
本片主要講述一個三口之家的故事,父母每天忙于工作早出晚歸,性格孤僻的孩子總是喜歡躲在漆黑的枕頭搭建的小屋里撕紙。直到后來他認識了一個朋友——彩虹雨傘,從而慢慢走出了自己的世界。
整個短片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作者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就是想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家庭關系培養(yǎng),重視家庭教育。因為這個故事不光光是小主人公的故事,它也可能發(fā)生在另外一個孩子身上。但是,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會擁有一把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彩虹雨傘,一直默默陪伴著他。
徐榮華
作品:自由邊界—思辨視角下的“性別偏見”研究
導師:童芳
院校:南京藝術學院
類別:數字媒體
互聯(lián)網時代,在大眾傳媒活動營造出的信息影響下,傳統(tǒng)性別規(guī)范加深了大眾對性別認同的刻板認知。全球相關研究表明,當前生活中基于性別的偏見和壓迫已經變得更加廣泛,原本被公眾明晰感知的不平等似乎已經成為習慣。
基于不同性別的外貌偏見、職場偏見、角色偏見和公眾認知偏見,我們如何破解?
作品倡導個性自我與理想追求,解讀與反思的重構性別形象的行動策略,倡導個體的理想化認同與追求,進而探索實現(xiàn)兩性平等的方法,以期構建未來和諧社會。
金潔如、王鴻宇、包航宇
作品:時間之覺
導師:吳蓓
院校:海口經濟學院
類別:數字媒體
我們的認知里,“公共時間”是全宇宙統(tǒng)一的,穩(wěn)定的從過去流向未來,全球化的成果之一就是對于時間的超越,過度效率化的生活使人們時常忽略自己是此時此刻的存在。
人的身心仍有“個人時間”,如果時間感喪失,生物鐘紊亂,就會輕易迷失在快節(jié)奏的世界里。時間我們運用調研、海報、視頻、交互等形式,賦予“時間”不同的定義,重新喚醒人們對于時間的感知,我們希望人們從不一樣的角度看待時間的流逝,從而意識到傳統(tǒng)的時間共識并非真理。
譚景之
作品:默認標準
導師:上官悅、魯鵬
院校:西安交通大學
類別:數字媒體
身體結構差異注定了男性與女性的生活不能單純用同一種“默認標準”來衡量。在稀松平常的生活中,圍繞單一性別數據構建的世界,對女性來說后果可能是痛苦且致命的。本設計通過書籍裝幀梳理不同的案例、措施及建議,利用一些平面設計手法或是小機關來揭示主題中想要表達的“缺失、空缺”。
黃俐、陳漢濤、蔡可欣
翟沁童
作品:長香續(xù)
導師:吳蓓
院校:海口經濟學院
類別:數字媒體
二維動畫短片《長香續(xù)》,講述了為了引起人們的注意,阿神和小神獸上演的一出自導自演的戲劇。鬧劇最終在無人問津的情況下收場,目睹了人類美滿幸福的景色后的阿神接受了人類不再需要自己的事實,消散于破敗的祠堂。
王憶雪
作品:流動的盛宴
導師:何潔、祖乃甡、徐小鼎
院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類別:數字媒體
視頻鏈接:
https://cdn.gtn9.com/14-10-2021/6B14041CDC5C420F8889BD45C89FC2.mp4
“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動畫《流動的盛宴》以去人類中心的視角,展現(xiàn)了動物從自由生活到成為人類盛宴的過程。通過展現(xiàn)動物前后迥然不同的生存狀態(tài),探討環(huán)境破壞、動物虐殺等問題,啟發(fā)人們關注人與動物的命運共同體。
王杰
作品:智繪卡普——基于人工智能的西蘭卡普創(chuàng)新交互體驗設計
導師:曾真、呂曦、廖祥
院校:四川美術學院
類別:數字媒體
向左滑動看更多
視頻鏈接:
https://cdn.gtn9.com/13-10-2021/EB38967FEE3B49D79F0C3EF254E700.mp4
設計師擅于觀察,富有創(chuàng)意,人工智能強于計算,超乎人力。在這個真實和虛擬交錯的時代,二者優(yōu)勢互補成為了設計的共創(chuàng)者,一起突破認知,超越想象,探索未知。
西蘭卡普是土家族的織錦工藝,記錄著土家人的歷史與文化,在數字化背景下,需要以新的方式傳承與創(chuàng)新。設計師提取圖案特征,解讀傳統(tǒng)智慧;人工智能聚類數據,建立風格模型。人機共創(chuàng),再繪卡普,將傳統(tǒng)的圖案之美融入當下的數字生活,使得符號背后的堅韌、勇敢、樂觀的民族精神能夠以數字化的形式繼續(xù)引導現(xiàn)代生活。
徐珺
作品:卉意
導師:童芳
院校:南京藝術學院
類別:數字媒體
視頻鏈接:
https://cdn.gtn9.com/10-10-2021/B95C3F8361B542339F624B999ED2E3.mp4
大自然的變化催生了詩人的詩情,詩人們在作品中描寫什么,用詩文來探討什么,是我們在詩詞研究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交互數字作品《卉意》,以《唐詩三百首》為研究對象,依托自然時序和共現(xiàn)詞頻網絡,同時采取線性分析和網絡分析兩種方式,對上述問題進行探究。作品呈現(xiàn)了唐詩植物意象的探究人文研究成果,構筑起詩人,自然與社會背景之間的橋梁。
關于YoungBattle畢設獎
讓好畢設人人皆知!YoungBattle畢設獎期望通過鏈接藝術與設計院校、行業(yè)、產業(yè)各界專業(yè)人士,以推進藝術與設計教育、設計專業(yè)、社會產業(yè)之間的轉化發(fā)展為核心,以畢設作品評選和點評為契機,從市場需求、專業(yè)高度、高校教學角度,發(fā)現(xiàn)、褒獎、鼓勵并推廣藝術與設計專業(yè)優(yōu)秀應屆畢業(yè)生,共同探索如何培養(yǎng)更多未來優(yōu)秀藝術與設計畢業(yè)生,為藝術與設計畢業(yè)生打造一個集:展示、評價、傳播、交流、學習、就業(yè)以及產學研轉化為一體的專業(yè)畢設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