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校區自建立以來,始終堅守著南大賦予的光榮使命,也陪伴著數以萬計的南大學子走過了美好的青春年華。作為南京大學兩城四校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她即將承載更加重要的歷史責任。
為迎接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提升浦園環境的文化內涵,打造具有浦園特色的校園景觀帶,讓明湖、星湖及周邊區域綻放更加亮麗的光彩,南京大學浦口校區管理委員會、南京大學金陵學院特舉辦本次設計大賽。競賽以浦口校區南部“一二〇”形狀長廊地塊為設計對象,面向師生、員工、校友和社會熱心個人或單位征集校園景觀及環境小品創意方案。優秀作品方案和合理化建議將直接或間接地納入后續的實際建設中。
百廿芳華·浦園“明·星”
【指導單位】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辦公室
【主辦單位】南京大學浦口校區管理委員會、南京大學金陵學院
南京大學及南京大學金陵學院的師生、員工、校友;社會各界熱心個人、團體、單位等。
(一)浦園南部明湖星湖畔“一二〇”長廊地塊景觀設計
(1)設計紅線
設計范圍位于南京大學浦口校區校園南側,設計地塊組合呈現為“一二〇”形狀,其中“區域一”現為大面積草坪及晾曬區,長寬約為130M*45M;“區域二”現為明湖星湖畔校園南部綠地景觀帶,長約610米;“區域〇”現為南一門東側閑置草地,長寬約100M*30M。詳見附件(包含場地現狀CAD底圖、場地現狀VR全景等資料)。
(2)設計要求
學生文化長廊、校園景觀長廊、校友及社會捐贈紀念長廊
以“南京大學慶祝建校120周年”為契機,圍繞“百廿芳華·浦園明星”主題,充分體現“誠樸雄偉,勵學敦行”的校訓和精神內涵,契合四校區聯動,展現浦園特色,設計作品應體現南京大學淵源流長的歷史文脈和繼往開來的創新精神,打造集校園南部景觀長廊、學生文化活動長廊、校友及社會捐贈紀念長廊等多功能一體的明湖星湖畔南部長廊景觀帶。
因地制宜,巧于因借。著眼于浦口校區可持續發展要求,尊重場所精神,充分考慮區域現狀與周邊場地、人流的關系,作為校區展示窗口的南側與校園內外部的關系等,與周邊建筑、環境協調,以人為本,富有美感與活力,設計地塊不考慮為永久建筑場地。
鼓勵設計者立足場地空間,探尋景觀空間的多樣性、教育性和內涵性,充分體現主題要求。設計要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反映蓬勃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面貌,充分體現出功能與形式、物質空間與精神體驗的融合。
設計方案應符合國家相關規范,比例與尺寸一律采用公制單位,滿足校區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遠近期結合,盡量減少較大土方工程,注重設計的可實施性,根據環境要求,結合場地實際情況,完善功能配套,加強功能策劃引導,滿足高校師生物質與精神生活的需要,創造出舒適宜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各種設施設置、材料的選擇、景觀的創造需要充分考慮師生的心理需求。
(3)成果內容
設計成果應包含且不限于以下內容:
景觀設計方案說明,應闡明設計愿景、設計策略、設計思路等內容;
設計總平面圖及鳥瞰圖;
重要景觀節點效果圖;
重點區域的剖面圖及立面圖;
能表達景觀設計理念的分析圖或其他圖紙(如區位分析圖、視線分析圖、交通分析圖、功能分析圖、植被分析圖等);
植物配置圖等。
自選內容:視頻(2-4分鐘)。為使作品立意更好的呈現,可提交簡短視頻,含團隊成員亮相,結合展板對作品的設計構思進行描述,形式不限,視頻格式以MPEG、MP4、AVI為最佳。
(二)公共藝術裝置設計
(1)落地范圍
公共藝術裝置設計的選址可散布于整個設計紅線范圍內,自行確定設計點位,設計類型包括但不限于環境小品、雕塑、城市家具、景觀花壇等,需在最終提交成果中標注設計點位。
(2)設計要求
圍繞競賽主題,圍繞百廿校慶,提煉南京大學文化和精神內核,并通過設計手段具象化、視覺化、落地化。
設計作品需整體考慮功能性、美觀性、經濟性等因素,控制建設成本,鼓勵藝術理念與主題、空間整體風格相符;
設計方案應符合國家相關規范,比例與尺寸一律采用公制單位,設計作品需為落地裝置作品;需考慮通透性、重量、材料、安全性等因素,根據場地現狀、施工條件設計作品;
應尊重場地文化和校園特色,鼓勵設計者創造富有藝術文化內涵,體現開拓創新,功能與美觀結合的設計作品。
(3)成果內容
設計作品以方案設計為主,不要求提供設計小樣,但應提交完整的電子設計方案圖紙,包括且不限于:
設計方案說明,應闡明設計構思、設計思路、設計策略等內容;
方案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需注明作品設計尺寸);
能展示設計作品的效果圖或鳥瞰圖;
以及能充分表達設計構思的畫面資料或分析圖等;
自選內容:視頻(2-4分鐘)。為使作品立意更好的呈現,可提交簡短視頻,含團隊成員亮相,結合展板對作品的設計構思進行描述,形式不限,視頻格式以MPEG、MP4、AVI為最佳。
(一)大賽前期宣傳、報名:5月20日--8月20日
(二)大賽作品提交時間:7月20日—8月30日
(三)大賽評審及評選結果公布時間:9月下旬
(四)大賽現場頒獎時間:待定
七、報名方式及作品提交
(一)報名方式
參賽者可以個人、團體、單位的名義報名參賽(主創設計師有且僅為1人,成員數量不得超過4人),若以團隊或單位名義參賽,應征得各團隊成員和單位的同意,每隊可有1-2名指導老師。
比賽采用線上報名,參賽者(團隊主創)掃描下方二維碼進行競賽報名,審核通過后獲得每組唯一報名號,視為報名成功,報名截止時間為:2022年8月20日晚24時。
(二)作品提交
(1)成果要求
參賽作品設計分為展覽用圖、評審用圖2種形式,其中展覽用圖、評審用圖為展板形式,要求2種規格。根據不同的用途,參賽展板須按照以下兩種規格提交,提供展板模板,見附件。
|
圖像大小(寬×高) | 數量 | 分辨率 | 格式 | 圖 面 要 求 |
展覽用圖 | 90cm×120cm | 3張以內 | 300 DPI | jpg | 只可以提供3張以內展板的內容,統一提供展板模板,受頁面篇幅限制,展覽用圖可能不夠放作者的全部內容,要求作者提煉表達作品的主要內容,同時要求兼顧設計的完整性。在展板底部規定位置寫明學校、專業、作品名稱、作者、指導教師。展板命名為“報名號+展覽用圖+作品名稱”。 |
評審用圖 | 90cm×120cm | 3張以內 |
300
DPI |
jpg | 只可以提供3張以內展板的內容,統一提供展板模板,受頁面篇幅限制,評審用圖可能不夠放全部內容,要求作者提煉表達作品的主要內容,同時要求兼顧設計的完整性。因采用匿名評選,展板上不得出現任何涉及參賽團隊的直接或間接信息。展板命名為“報名號+評審用圖+作品名稱”。 |
(2)提交方式
提交內容應包含展覽用圖、評審用圖、其他輔助材料(如視頻等)、《附件三.作品登記表》電子版及掃描件、《附件四.版權聲明》掃描件。一級文件夾命名為“報名號+作品名稱”,二級文件夾分別命名為“展覽用圖”、“評審用圖”、“其他輔助材料”,上述材料統一打包成一個壓縮文件,發送至指定郵箱【g.yyang@foxmail.com】,郵件主題及壓縮文件統一命名為“報名號+作品名稱”,如“NJU-P-00000+作品名稱”。參見[附件六.提交內容示例]。
1、采用專家評選的方式,組織相關專業專家教授進行評選。
2、初評:征稿結束后,根據實際收到作品,進行整理復核并組織專家評委進行評審,并對投稿有效作品進行評分,每個作品的分值為各位專家給分的加權平均,最后按作品分值從高到低取前十名確定入圍名單。
3、終評:根據疫情情況,組織入圍作品進行現場答辯或線上答辯,回應專家問題,根據答辯評分取加權平均數確定一、二、三等獎。
一等獎(有效參賽組數5%):
獎金、百廿校慶文創周邊A類大禮包、榮譽證書;
二等獎(有效參賽組數10%):
獎金、百廿校慶文創周邊B類大禮包、榮譽證書;
三等獎(有效參賽組數15%):
獎金、百廿校慶文創周邊C類大禮包、榮譽證書;
優秀獎(有效參賽組數20%)
校慶文創周邊D類大禮包一份,榮譽證書;
參選作品應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社會精神文明建設要求。
參賽方案必須保證原創性,不得抄襲他人作品或有其他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行為,并簽訂《作品版權聲明》,如發生侵權行為,主辦單位不承擔由此引發的任何連帶責任。
大賽主辦方擁有參賽作品署名權以外的其它版權權利,包括但不限于發行權,展覽權,信息網絡傳播權,出版權等,設計方具有署名權。
主辦方有權在獲獎方案基礎上繼續深化設計,并有可能會運用到實際建設中,獲獎者應配合方案的深化設計,且主辦方可能選擇的深化設計單位可不與獲獎單位相同。
參賽者應同意并遵守本大賽通知的內容及大賽規則,違反規定者將被取消參賽資格;
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對作品轉讓、復制、轉載、傳播、摘編。主辦方對大賽規則擁有最終解釋權。
聯系人:龔老師,李老師
聯系方式:025-58646860,,025-58646729
聯系郵箱:g.yyang@foxmail.com
競賽交流QQ群:854044701
附件一.南京大學浦口校區全景VR系統
掃描下方二維碼
或電腦端訪問網址:http://vr.nju.edu.cn
或從南大120周年校慶官網:120.nju.edu.cn 進入
附件二.場地現狀CAD
附件三.作品登記表
附件四.版權聲明
附件五.展板模板
附件六.提交內容示例
【附件下載鏈接】https://share.weiyun.com/NUcrLWQD
掃描二維碼下載大賽附件!
https://mp.weixin.qq.com/s/KV5HZnyCNyhx_dw_WxnoJ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