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崇州有個村子——道明竹藝村,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竹編的所在地,一個曾經沒落過但又開始興盛的竹器之鄉。
改變,源于一棟名為“竹里”的建筑民宿,民宿火了之后,連著村子也成了“網紅村”,一到周末,城市里的人們紛紛驅車來到這里。甚至今年夏天,這棟建筑還亮相當代國際展示藝術的最高展會——威尼斯建筑雙年展。
竹里的名字取自南宋詩人陸游,而陸游是崇州的文化名片,他在蜀州(今崇州)做通判時,曾造訪道明的白塔禪院并寫下了詩句《太平時》。
竹里房櫳一徑深,靜愔愔。
亂紅飛盡綠成陰,有鳴禽。
臨罷蘭亭無一事,自修琴。
銅爐裊裊海南沉,洗塵襟。
從空中俯瞰,左邊8個圓形小建筑是房間,每間房都是獨立存在的。右邊是大堂和餐廳。青瓦屋面呈環形,這個創意來源于太極圖無限符號∞,代表著融合與無限。
進入大堂,整個建筑大量運用了原木、竹藝和落地玻璃窗…即使在室內,屋外的美景也一覽無遺,中間的圓形鏤空做了中式景觀。
院子以傾斜而下的瓦屋面為背景,框定出了高聳的樹木,純粹的天空。無論哪一個角度望出去,看到的都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曲線之美,設計之美在這兒被詮釋得淋漓盡致。
竹里每間房間都是獨棟,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小山丘上。沿著林間的清幽小徑,便來到樹林掩映中的房子,這可不就是“竹里房櫳一徑深”。
房間的設計呼應著竹藝村的竹文化,外立面都是用竹子手工打造,充滿了質感。青瓦房、竹墻,樹林,天空,自然的元素在這兒和諧共存著。
房間是圓形的,中間是露天景觀,有些是荷花,有些是樹景。荷花在池塘里,池塘在院子里,院子在房子里。是不是很有趣?
轉一圈發現,原來整個房間是對稱的,圍繞著中間的景觀,床與客廳隔景相望,房間里每一處都逃不開荷花的那片綠,那處景。
墻上開了扇長窗,窗外的綠意映入房間。內置布置滿滿的中式風格,木質的桌椅,簡約的落地臺燈添了一些時尚設計感。
白天的竹里風聲竹影,自帶仙氣,夜晚的竹里仿佛又進入了另外一層境界。樹林變成了黑黑的影子,房子里透著暖黃的燈光,空明流轉,萬籟俱靜,留下了許多想象的空間。
除了這樣一個建筑特別美的民宿,村子里還有博物館、書院、茶館、酒館等,白天在村子里隨處溜達,每一處都是驚喜。
01丁知竹:是竹編非遺傳承人丁春梅家的竹編展廳和現場教學廳,里面陳列著精美的竹工藝品,還可以現場學竹編。
02三徑書院:民居小院改成的書院,古香古色,從門口看就很有對稱的美感。書院里面有很多國內作家和詩人的著作簽名本,閑適的下午,清茶一杯+好書一本,耳邊有風不知時日過。
03遵生小院:農家小院的感覺,該怎么形容這里呢,與其說是一個可以做花朵刺繡、中藥香囊、手工唇膏的手作體驗館,不如說它是一個極具生活美學的民居小院。屋里有人在體驗做工藝品,屋外就是一副時間停滯的樣子。坐在葡萄架下,久違的親切感從心里溢出來。
因為一處極具建筑設計感的民宿,竹藝村成了“網紅村”,竹編這樣的有些沒落的非物質遺產因而被越來越多的人們熟知。
民宿,不僅僅是為人們提供一處他鄉的居所,更是一種生活美學的表達,有時也成了點亮一個地方的藝術,一種文化的傳承,有了更為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