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賦能改造提升,廣州市村鎮工業集聚區設計大賽收官
發布時間:2023-12-08
閱讀量:2463次
12月5日,由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主辦,南方都市報社承辦,廣東融谷創新產業園有限公司、廣州(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天河基地協辦的“廣州市制造型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調研報告發布會暨村鎮工業集聚區設計大賽頒獎儀式”在廣州(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天河基地一樓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產業園區是制造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管一級調研員韓國旭在活動上致辭表示,近年來,廣州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按照“化零為整、成片連片、產業集聚、特色鮮明”的思路,通過保障要素供給、推動低效用地再開發、引導制造業企業入園發展、引進培育優質產業園區改造運營方等多種舉措,有力推動了產業園區建設,使得產業園區內的地均產出效益明顯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為廣州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廣州共確定16個村鎮工業集聚區更新改造試點項目,用地面積達464公頃。產業園區發展涉及“規劃、建設、招商、管理、服務”等多方面綜合工作。“本次活動聚焦‘規劃、建設’兩個環節。”韓國旭表示,產業園區的規劃設計和建設,是產業園區發展的基礎,其功能分區要明確、高效,產業用房要充分考慮主導產業的共性訴求,建筑物的層高、荷載、貨梯布局以及園區的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均需要與產業發展需求相適應、相匹配。
為以點帶面推進村鎮工業集聚區更新改造、提質增效,加大社會各界對村鎮工業集聚區更新改造的關注,進一步發揮設計賦能作用,廣州市村鎮工業集聚區設計大賽選取南沙區放馬村村鎮工業集聚區更新改造試點項目一期地塊作為設計對象,面向廣大市民群眾、專業人士廣泛征集改造創意和方案。
“本次活動通過對低效、散亂村鎮工業集聚區的具體項目進行規劃,展現了設計的力量,使產業園區空間得到充分釋放,為制造業發展提供靈活開放、匹配適用的空間環境,同步邀請專家講授工業園區規劃設計理論并開展實踐,詮釋了‘設計創造美’‘設計創造價值’。”韓國旭認為,這正是舉辦設計大賽活動的初衷和意義:“希望可借此傳播制造業園區的規劃設計理念,培育、影響更多的優秀設計人才,讓更多人關注制造業園區建設,著力打造‘叫得響、傳得開、有影響’的制造業特色品牌園區。”
廣東融谷創新產業園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蘇志宏介紹,放馬村村鎮工業集聚區擬建設成為廣東省海洋先進裝備產業示范基地、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及國家軍民科技協同創新平臺成果轉化基地。“借助此次設計大賽,有望通過改造提升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增強工業用地供給能力,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有效保護生態環境,使基礎設施配套更加完善,使放馬村村鎮工業集聚區打造成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全面提升,宜居宜業宜游的產業集聚區。”
據悉,大賽期間,南方都市報組織參賽者實地調研,為試點定制專屬改造設計方案。兩個月的時間內,吸引上百人報名參與,最終經過初選、專家評審以及線上投票,大賽決出一、二、三等獎以及人氣獎、優秀組織獎等多個獎項,其中一等獎設計團隊將獲10萬元獎勵。
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管一級調研員韓國旭為一等獎獲獎代表頒獎。
“非常感謝主辦方為各路規劃設計師搭建了專業的交流平臺。這次競賽不僅讓我們欣賞到了各個團隊的優秀作品,也讓我們領略到更廣闊的學術視野,感觸到多元且與時俱進的設計思考。”一等獎獲獎團隊代表,廣州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研究生李彥表示。
此次廣州市村鎮工業集聚區設計大賽中,來自廣州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設計團隊的“海納百創·智造之谷——廣州南沙海洋裝備產業園規劃設計”獲評一等獎。該設計以“海納百創,智造之谷”為設計主旨,承載創新、創業、創投與創造等“百創”功能,以智能智造為目標,建設“生產創智中心、產研垂疊聚落”等新型制造廠區。同時融合“雙碳理念”和“多元共享”理念,建設“孵化展示綠谷”,打造區域級智能制造、文化和生態融合的示范村鎮工業園區。
廣州市村鎮工業集聚區設計大賽一等獎獲獎作品展示
“我們認為開放、共享、互聯應是未來工業園的題中應有之義。”設計團隊主創,廣州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研究生李彥介紹,在設計理念上,團隊將山水畫中的人居精神與產業園深度融合,利用信息平臺的科技加持,搭建物與物、人與物、人與人的交流共享平臺,打造出宜業宜游的城市空間,創建一個未來產業轉型升級的示范園區。
來源:南方都市報
https://mp.weixin.qq.com/s/cKgPt5N4kWj74BqNL-WG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