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公布+一等獎方案詳解|南方新住宅:深圳南山建工村公共住房設計公開競賽
發布時間:2024-03-26
閱讀量:5529次
備受關注的南方新住宅:深圳南山建工村公共住房設計公開競賽,已按競賽規則完成最終結果評定。深圳市華匯設計有限公司獲得本次競賽一等獎,方案展示詳見后文。
本次競賽由深圳市南山區建筑工務署主辦,有方建筑(深圳)有限公司策劃代理,是深圳第一個較大規模的公共住房設計公開競賽。面對“深圳”語境下的氣候與高密度等挑戰,競賽積極探索公共住房設計的先鋒性與現實性,希冀對未來大批量公共住房的建設產生引領作用。
△一等獎方案效果圖©深圳華匯設計
主辦單位根據競賽規則,綜合考慮了方案評審專家意見和項目建設需求,從3個優勝團隊中評定一等獎、二等獎及三等獎。完整競賽結果如下:
以公開競賽的方式為一個大規模公共住房項目遴選設計方案,是一次難得的嘗試,責任與挑戰并存。從主題的提出,到任務書研討、設計原則梳理、公開征集和概念提案評審,再到入圍團隊踏勘、方案評審與最終結果評定,有方作為策劃團隊全流程協助主辦單位深圳市南山區建筑工務署,完成了競賽組織工作。
為豐富競賽主題的闡釋,除了以任務書研討會的方式系統地研判項目重難點,將研討實錄整理公開發布更是此次競賽組織的創新舉措。
競賽秉持開放、尊重專業的立場,努力探索機制創新,得到了來自11個國家的185家設計單位的積極響應。16位建筑與規劃領域專家參與了研討和各階段評審,貢獻了有益的討論。
△參與研討和各階段評審的16位專家(按姓名音序排列)©有方
謹以一段回顧視頻,重溫競賽歷程,重現設計師和專家們對“南方新住宅”的精彩觀點,再談理想居住的公共性、尊嚴與人文關懷。
△競賽回顧視頻©有方
設計單位:深圳市華匯設計有限公司
主創設計師:肖誠、凌崢、榮娜娜
建筑設計團隊:唐楊濤、陳婧、敖靚、查麟芷、葉嘉怡、劉鑫、徐薈濤、莫贊霖、陳卓
結構設計團隊:徐牧、趙婷婷
本文展示的一等獎方案僅為競賽階段方案,具體實施效果以后續深化方案為準。一等獎方案介紹文字由深圳市華匯設計有限公司提供。
—
1.課題思考
作為深圳探索公共住房建筑新模式的前沿試點,本項目試圖打造中國南方城市高密度住宅及公共社區的示范先例。方案設計緊扣“南方”和“新住宅”兩個關鍵詞,深入思考地域文化和時代背景對住宅設計的影響,通過細致嚴謹的田野調查、案例研究和方案推演,以及對以下六大設計原則的思考和落實,最終提供一個扎根于深圳地域文化,同時面向未來的公共住房問題的建筑學解答:
1)從城市尺度到人體尺度的完整思考與設計;
2)對地域氣候與城市特質的充分尊重與回應;
3)系統性功能組織與多樣化場所營造;
4)從用戶視角出發,對生活細節的高度關注;
5)對理性建構、快速建造、低成本運維的充分考慮;
6)對“社區主體”意識的培育與創造。
△公共節事活動場景效果圖©深圳華匯設計
—
2.設計理念
方案以“園上公社”為概念,從場地周邊綠地環繞的現狀格局為出發點,將同樂公園的綠意延伸到場地內,在首層形成一個面向城市的全天候開放的底層“公園”。“公園”周邊散布著文化、體育、商業等配套設施,形成“泛鄰里中心”,打造社區生活的活力發生器。“公園”之上則是向上生長的居住聚落,由底部城市綠脈延伸出的“綠色公園”和由空中活力紐帶形成的“彩紅公園”共同構成了項目鮮明的形象特征。
“園上公社”的概念既體現出“綠色公園”之上的居住社區的特點,又暗含著創造一種植根地域同時面向未來的公共社區的理想。
△天空紐帶——彩紅公園©深圳華匯設計
方案在“園上公社”總體概念的基礎上,提出“以綠融城”“微觀城市”“層級共享”“彈性空間”“空間灰度”“樸素建造”“社區營造”七個核心要點,進一步闡述我們理想中“南方新住宅”的具體設計策略。
—
3.以綠融城
重新審視“城—綠”關系:以公園作為城市基底,通過延續生態肌理,將場地融入城市結構中,響應深圳“公園城市”的理念。首層保留現狀道路兩側榕樹,延伸同樂公園綠廊,形成開放的地表公園及節點空間,創造公共價值。
△以綠融城©深圳華匯設計
—
4.微觀城市
重新探討住宅社區的城市定位:以多元復合的功能實現配套服務對周邊的輻射。建立首層開放的社區,將生活、文化、教育、休閑等要素連接起來,形成公共開放的底層社區服務系統。
△微觀城市©深圳華匯設計
—
5.層級共享
重新設定共享的細度:結合多層級的公共空間、強弱有別的共享視線、距離可控的舒適社交,整個社區在垂直方向上,從下至上依次形成城市共享(開放公園)、社區共享(三層架空空間)、組團共享(天空紐帶——彩紅公園)、鄰里共享(層間多功能空間)多層級的公共空間體系。
△多層級共享空間體系©深圳華匯設計
△天空紐帶——彩紅公園©深圳華匯設計
△架空層社交場景暢想©深圳華匯設計
△鄰里生活場景暢想©深圳華匯設計
—
6.彈性空間
重新探討居住的可持續性:以“最少”的設計預留最大的彈性。從人體行、走、坐、臥的基本尺度出發,通過一體式家具、可變式家具和可移動分隔,增強居住空間的靈活度和多義性,應對未來生活場景的變化。
△彈性空間——應對未來的生活場景變化©深圳華匯設計
—
7.空間灰度
重新認識南方的陰影:以建筑+景觀產生的連續陰影定義公共空間品質。采用半圍合式布局,強化社區氛圍的同時創造連續的陰影,為公共活動提供更舒適的場地。
△空間灰度©深圳華匯設計
—
8.樸素建造
重新重視建造的價值:以“低技”的策略、樸素的建造,塑造直觀的美學。充分考慮裝配式建造技術的應用,采用清晰簡潔的結構體系,節約成本,回歸建筑本體的美學。
△裝配式建造©深圳華匯設計
—
9.社區營造
重新定義社區生活:營造社區歸屬感,打造社區共同體。底部、架空層設置議事廳、文化中心、自主學習等空間,為各類社區組織提供空間。鼓勵社區自組織、自治理。各個主題院落,便于組織各類公益活動、創造多元使用場景,形成24小時活力社區,塑造社區歸屬感。
△社區營造©深圳華匯設計
△i主場(露天電影模式)©深圳華匯設計
△i主場(主題音樂節模式)©深圳華匯設計
△i主場(草地露營模式)©深圳華匯設計
△i集市©深圳華匯設計
△i舞臺©深圳華匯設計
△i樂園©深圳華匯設計
—
10.技術圖紙
△總平面圖©深圳華匯設計
△首層平面圖©深圳華匯設計
△H形標準樓型平面圖和風車形標準樓型平面圖©深圳華匯設計
完整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深圳南山建工村公共住房
項目類型:居住建筑
項目地點:深圳市南山區
設計單位:深圳市華匯設計有限公司
主創設計師:肖誠、凌崢、榮娜娜
建筑設計團隊:唐楊濤、陳婧、敖靚、查麟芷、葉嘉怡、劉鑫、徐薈濤、莫贊霖、陳卓
結構設計團隊:徐牧、趙婷婷
設計時間:2023年9月
規劃用地面積:51168平方米
總建筑面積:453242平方米
主辦單位
深圳市南山區建筑工務署
項目團隊:楊利君、郭文霖、高雪香、劉佳俊、游金蘭、陳松、黃晶晶、朱磊、熊晶晶、朱佳
策劃代理
有方建筑(深圳)有限公司
項目團隊:趙磊、陳楊、林國鋒、劉鳴、詹麗羚、趙林溪、韋玨倫、原源、李博超、任安馳、郭嘉、龔會文、李斌瑜、卓梓丹、談寶芳、譚泊文、莊妍湲、朱芷慧、范昊、周子杰、游浩麟、唐杰、譚哲(實習)、陳曉妍(實習)、寧可(實習)
項目主頁
jiangong.archiposition.com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o69uti_EUxLtlHV9T5zuN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