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部署要求,推動工業設計與制造業深度融合,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推進制造業強市建設,特舉辦菏澤市第二屆“市長杯”工業設計大賽。為保障活動各項工作順利實施,制定本方案。
一、大賽主題
設計賦能轉型發展
二、大賽時間
2024年5月至10月
三、大賽組織
(一)組織架構
主辦單位:菏澤市人民政府
指導單位: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支持單位:山東省工業設計協會
承辦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和體育局、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總工會、共青團菏澤市委
協辦單位:各縣區工信局、市內各大中專院校、菏澤市廣播電臺、菏澤日報
(二)組委會
主任:王昌華副市長
副主任:張羽市政府副秘書長
張體信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
蔡建寧山東省工業設計協會執行會長
成員:周昆峰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
蔣銀忠市教育和體育局一級調研員
高奐文市財政局副局長
楊曉鋒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成員
劉義成市總工會副主席
崔彬共青團菏澤市委副書記
(三)組織機構
1.組委會辦公室:設在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周昆峰兼任辦公室主任。
2.評審專家工作組:邀請市內外負責市級以上工業設計或科研領域獎項評審的專家成立工作組,按照評審細則和分工,在各評審階段對參賽作品進行評判和打分,提出各階段入圍產品(作品)及獲獎建議名單。
3.監督仲裁工作組:設在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由市局綜合法規科及局法律顧問組成,負責開展法律服務等工作。相關紀檢監察機構在各自指責范圍內做好監督工作。
四、組織形式
(一)作品征集。大賽組委會發布通知,召開大賽啟動新聞發布會,通過各縣區工信部門征集參賽作品,鼓勵市內各院校、科研單位積極參與。
(二)綜合評審。在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官網首頁設置大賽參賽鏈接,開展線上作品申報、作品審核、線上評審、社會公示、推廣賽事新聞動態等工作。大賽分為初賽、決賽兩個階段,分別采取線上初評、現場實物展示及答辯的形式。對體量巨大的參賽產品,可采取提供模型、視頻、圖片介紹的形式參與評審。
(三)頒獎展示。召開頒獎儀式,組織設計論壇,邀請省內外設計領域知名專家分享工業設計理念、普及工業設計知識、交流工業設計經驗。頒獎儀式同期舉辦獲獎產品(作品)展覽展示。
(四)后續宣傳。市級主要媒體對獲獎企業(單位)陸續開展宣傳報道。在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網站設置專欄,在線展示獲獎作品。
五、參賽對象及條件
(一)參賽對象。在菏澤市內注冊的制造業企業、工業設計企業、工業設計服務平臺、市級以上工業設計中心;菏澤市內院校(包括普通高等院校、職業院校)設計類專業師生;在菏澤市內從事工業設計及相關專業的社會團體及個人;與菏澤市內企業在設計領域開展合作、形成產品的國內設計機構、設計師。
(二)參賽條件。所有參賽作品應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符合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符合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要求。以企業或單位名義參賽的,營業執照住所或組織機構代碼證地址須在菏澤市;以個人名義參賽的,身份證住址須在菏澤市,或由符合前款條件的單位出具推薦函。
(三)其他要求。參賽對象應按照時間要求登錄官方網站,線上填報《菏澤市第二屆“市長杯”工業設計大賽申報書》,按照其中填寫要求提供有關材料。每個產品(作品)只能申報一個行業領域,逾期不予申報。參賽產品(作品)須是2021年1月1日后上市或完成的,具有完全知識產權和較強的可產業化特質。
六、大賽組別、領域及申報流程
(一)大賽組別
本屆工業設計大賽分為產品組、概念組兩個組別。所有參賽單位或個人均可申報產品組或概念組。
1.產品組。以企業為主,所報產品為近三年(2021年1月1日之后)已量產或已完成開發的產品。
2.概念組。以院校為主,所報作品為近三年內設計的概念作品(鼓勵模型參評)。
(二)行業領域
參考山東省工業設計發展現狀,結合我市工業設計參賽作品申報情況,分為8個類別:
1.高端裝備類:關鍵基礎零部件和基礎制造裝備、重大智能制造裝備、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節能和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裝備、(風電、光伏、核電等)新能源裝備、節能環保裝備、安全應急裝備等。
2.新一代信息技術類:電子信息及通訊產品、軟件及信息化平臺、智能終端、智能機器人、電子元器件、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等。
3.未來產業類:元宇宙、人工智能、生命科學、未來網絡、量子科技、人形機器人、深海空天等。
4.現代醫藥類:醫療器械、生物醫用材料、醫藥生產設備、康養器械等。
5.新生活類:家電、家具;食品、包裝;動漫、游戲、娛樂用品;照明燈飾、廚衛、文教辦公產品;文化創意、工藝美術、旅游裝備;體育用品、五金工具等。
6.新材料類:綠色環保、高端鋁材等。
7.綜合類:工業遺產活化利用、鄉村振興、公共設施、特殊人群及特種領域用品等其他未包含的類別。
8.紡織服裝類:紗線、面料、印染、服裝服飾、家用紡織品、產業用紡織品、紡織機械、魯錦。
(三)申報流程
1.7月31日前,登陸大賽官方網站(菏澤市工信局官網),完成線上申報。
2.初賽結束、通知進入決賽時,登陸官方網站打印紙質《申報書》,由推薦單位蓋章,并向大賽組委會辦公室提交紙《申報書》2份,產品(作品)匯總表1份,參賽產品(作品)演示視頻(時長30秒-60秒)。其中:
(1)企業參賽。請將紙質《申報書》加蓋企業公章后,提交至所在縣區工信主管部門。各縣區工信主管部門作為推薦單位,將參賽企業紙質《申報書》、《報名匯總表》、參賽產品(作品)視頻統一報送至組委會辦公室。
(2)以院校名義參賽。請將紙質《申報書》提交至各院校。各院校作為推薦單位,將參賽師生紙質《申報書》、《報名匯總表》統一報送至組委會辦公室。
(3)以個人名義參賽。請直接將個人簽名后的紙質《申報書》報送至組委會辦公室。
七、評審標準及程序
(一)評審標準
1.先導性。產品是否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引領行業發展。
2.創新性。產品是否屬于2021年1月1日以后新產品,是否設計理念獨特新穎,創新點突出,解決社會問題。
3.實用性。產品是否功能結構合理,性能穩定,能滿足使用、維護及安全方面要求,已經或適合批量生產制造。
4.人機工學特性。產品是否舒適、便捷、高效、易識別、人機關系協調。
5.美學效果。產品是否色彩搭配合理、形態體現科技與藝術的結合、與使用環境相協調。
6.品質。產品是否材料運用合理、工藝品質精良、作品質量可靠。
7.環保性。產品是否在制造、流通、使用、回收全過程注重節能、環保并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
8.經濟性。產品的工業設計因素是否對提高實物產品附加值和品牌價值貢獻較大。
(二)評審程序
評審專家工作組負責按照評審細則進行評審,確保評審工作公開、公平、公正。評審分為初評、終評和社會公示三個階段。
1.初評。所有通過資格審查的參賽作品均可進入初評環節,參賽作品按照領域和組別兼顧的原則,由評審專家進行線上評審打分。
2.終評。根據初評打分,確定進入終評環節的作品名單。參賽單位或個人需要提供實物(或模型),評審專家綜合參考作品實物及答辯情況打分,按照綜合得分排名提出獲獎建議名單。
3.社會公示。獲獎建議名單經組委會審查后進行公示,根據公示結果確定最終獲獎名單。
八、表彰和獎勵
(一)獎項設置
1.大賽設金獎5名、銀獎10名、銅獎20名、新星獎10名、優秀獎若干。
2.設立優秀組織獎若干,對積極參與大賽組織、宣傳、評選等工作并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由組委會進行通報表揚。
(二)獎勵內容
1.對獲得金、銀、銅、新星獎的團體或個人,分別給予5萬、3萬、2萬元、5千元的資金獎勵。不重復獎勵。
2.對獲得金、銀、銅獎的產品(作品),優先推薦參與省內或國內工業設計優秀作品展。
3.對“新星獎”作品提供產業化轉化服務支持,提高優秀成果產業化、市場化轉化率。
4.所有獲獎作品由組委會頒發“市長杯”工業設計大賽獎杯或證書。市內企業參與大賽、獲得獎項,可作為申報市級工業設計中心加分項。參賽獲獎情況在相關職稱評審中可作為加分項。
九、時間安排
(一)大賽啟動階段(4-5月)
1.公布大賽工作方案,明確活動組織機構,啟動申報工作。
2.召開新聞發布會,組織新聞媒體對大賽進行宣傳,廣泛發動。
(二)作品征集階段(6-7月)
自通知下發之日起至2024年7月31日,完成參賽作品征集和資格審查工作。
(三)初賽階段(8月上旬)
對通過資格審查的參賽產品(作品)進行初評。由初評專家組進行線上評審,擇優篩選不超過100件產品(作品)入圍復賽。
(四)決賽階段(8月下旬-9月上旬)
進入決賽的單位或個人,在指定時間內將產品(作品)運送到決賽現場,做好調試和展示。決賽的單位或個人需在現場進行答辯,答辯者一般為主創設計者本人。評審專家根據實物與答辯效果打分,根據分數排名提出金銀銅獎、新星獎建議名單。經組委會審查后,在官網向社會公示獲獎情況。
(五)表彰及展示階段(9月下旬-10月上旬)
舉辦大賽頒獎儀式,為大賽45名金銀銅獎、新星獎獲獎單位(個人)進行現場頒獎(不重復獎勵),儀式現場設立展示區,對優秀獲獎作品進行展覽展示。
(六)后續宣傳階段(10月-12月)
制作大賽作品集和宣傳網頁,并組織新聞媒體對大賽成果進行宣傳報道。
九、工作要求
(一)承辦單位按職責分工,認真做好大賽的組織協調、督導工作。
1.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做好大賽的統籌組織工作,負責大賽工作方案的制定實施,加強對各單位、各縣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的督促指導,加強與組委會成員單位的溝通聯系,以及各環節流程的運行協調。
2.市教育和體育局負責市內高等院校、職業院校師生參賽的宣傳和發動工作。
3.市財政局負責大賽相關經費支持工作。
4.市市場監管局負責加強對知識產權相關政策措施宣貫,對參賽作品知識產權保護與運用的指導支持工作。
5.市總工會負責基層工會組織和職工參賽的組織發動工作。
6.團市委負責團員青年的參賽動員工作,對比賽中表現優秀且符合條件的青年選手,按程序推薦申報相關榮譽工作。
(二)協辦單位負責大賽組織征集、成果對接等工作。
各縣區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組織相關企業、機構、高校和個人積極參賽,并按要求組織參加展覽展示等有關活動。各縣區教體局、市場監管局、總工會、團委等承辦、協辦單位積極配合,結合自身職責開展相關工作。市工信局負責與省工業設計協會對接,組織開展好“工業設計進百企”活動,推動設計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應用。
https://mp.weixin.qq.com/s/zPS6rQwOXn8jPbRazuKaP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