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兒嶺,海拔1100米,位于明長城慕田峪關與田仙峪關之間。東從慕田峪長城第18臺西至正陽樓,曾立有明成化七年(1471)七月六日界碑:“迤東系慕田峪地方,迤西系賈兒嶺地方。”立此碑時,自山海關至居庸關的防御體系已經初具規模,防區劃分極其明晰。賈兒嶺口即今天的北溝,亦稱賈兒嶺關。
賈兒嶺向西的長城,隨山脊急邃起伏,觀之行之均刺激。但實走較危險,因多處長城磚松動;且有時坡度達80度,須以繩索保護。向西的長城,經田仙峪關至"長城北京結",又經擦石口關至磨石口關。
賈兒嶺連接著慕田峪和箭扣,是懷柔長城20個關隘之一。明成化七年(1471)的界碑還在,“賈兒嶺”三字刻在石頭上仍很清晰。
明正德十年(1515),賈兒嶺、田仙峪已經屬于“黃花鎮”管轄。當年二月,提督邊務兵部左侍郎陳玉奏陳邊事:“其一、黃花鎮賈兒嶺地方,委密云鎮守等官就近提督,庶事體歸一。兵部議覆從之”。當時賈兒嶺、田仙峪以西雖然屬于黃花鎮的防區,但由于遠離鎮城,不便提督,因此,兵部為了“事體歸一”,采納了陳玉的建議,將賈兒嶺一帶的防守臨時歸入密云鎮守管轄。
慕田峪西五里曰賈兒嶺口,明嘉靖十五年(1536)建。界碑石迤西……內險外平,牽馬可行,余通步。志書準確地描繪了賈兒嶺口易攻難守的地理形勢。這座關口是懷柔段長城中最高的關口,摩天嶺實際指的就是賈兒嶺,即現在的牛角邊,稱此為“危嶺”,實至名歸。由于關口修建得比較簡陋,當地俗稱“鉆關”。
賈兒嶺長城雖于史籍中所記甚少,但發生于懷柔長城幾次大的戰事,其中與朵顏入犯有關的仍留有記載。明弘治八年(1495)十二月,皇帝要求在擦石、亓連口以東直抵古北口一帶,各添設大墩一座,每墩闊十二丈高三丈,上置草屋,下挑壕塹,各遣諜者20人,分班瞭望。這一時期,明廷開始下大力加強了邊關的防守,為晝夜瞭望,開始在墩臺上加蓋草屋。盡管加強了防備,可弘治九年(1496)三月,仍發生了“虜入黃花鎮,殺掠人畜”的事件。這次蒙古族入侵之地是黃花鎮地方,包括慕田峪以西的賈兒嶺口和擦石口一帶。《四鎮三關志》記載:“嘉靖二十二年(1543),西虜犯慕田峪、賈兒嶺,地方官軍御卻之。”西虜指朵顏,率部入侵,由賈兒嶺,田仙峪突破,圍慕田峪,守備陳舜被殺。嘉靖二十九年(1550),俺達自古北口破關,大掠密云、懷柔、順義、通州,直逼皇城。京師上下,大為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