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中工杯”創新設計作品大賽——金獎作品賞析(第二期)
發布時間:2025-02-15
閱讀量:1193次
評委綜述——
本屆“中工杯”創新設計作品大賽中,一些優秀的作品突破了陳舊的模式。大膽塑造令人耳目一新的藝術形式,給人留下了強烈而又深刻的印象:
一是以故鄉的民俗風情作為重要素材,用當地的材料來刻劃當地的生活背景和耕作故事,展現了親和的造型方式和內容,使作品顯得可視可讀;二是作品挖掘新層次的文化韻味,利用材料的自然紋理和色澤,進行巧妙的構思與組合,既符合當代社會發展的情理,又能盡情發揮木雕的特殊表現技法,在獨具一格中顯示了藝術中那別樣的生命能量;三是大膽將雕塑手法用到木雕造型中,以文化名人作為表達內容,既體現不同形式的風格所在,又將藝術品味推到一定的高度與寬度,讓人不能不為之感嘆!
由此看來,傳承與創新的關健還是要在有限的材質中,去挖掘無限的想象能力。我們大家都在傳承著古老的藝術與技法,但在我看來,傳承應該充分發揮獨到潛力所在,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變、人變我轉,讓自己始終與新的觀念緊緊融合在一起,力求在創新的生命時光中突破自我,走向未來!
高公博
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中工杯”創新設計作品大賽評審組/評委
本屆“中工杯”創新設計作品大賽中,大部分作品側重技術層面的表達,對于藝的韻味以及內涵的體現仍需加強,所以我們要在技外去多下功夫。所謂“藝在技外”這一理念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工藝美術作品的創新不能僅僅依賴于技術的嫻熟,更需要作者具備高超的審美能力和深厚的藝術修養。
審美能力決定了作者對美的感知和判斷,使其能夠敏銳地捕捉到生活中的美,并將其融入作品之中。而藝術修養則為創作提供了豐富的內涵和靈感源泉,讓作品不僅僅是外在形式的展現,更具有內在的精神和文化底蘊。技術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審美和修養的支撐,作品可能會顯得空洞和缺乏靈魂。只有當作者在技外不斷提升自我,才能賦予作品獨特的魅力和價值。
“藝在技外”提醒著每一位創作者,要不斷拓寬視野,豐富內心世界。只有這樣,才能在工藝美術的道路上不斷創新,創作出真正令人贊嘆的佳作。
吳堯輝
第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中工杯”創新設計作品大賽評審組/評委
作品賞析
作品展示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ZCi7dh6sWzNjUxxeEZYZB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