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評選]
鄉創大賽作品投票評選
動一動手指投個票吧
為你喜歡的作品加個油
選出心中的南波萬
“金大團”杯鄉村設計創意大賽
經過激烈的競爭
目前有包含民宿、農產品包裝、文創類
共30個作品進入最終總決賽
這里整理了以上作品圖片
讓我們一起選出自己心中所屬的最喜愛的作品吧
本次投票時間3月4日10:00-3月7日18:00截止
每個主題評選出一個最喜愛的作品
作品一:民宿設計方案
作者:王庭禹
作品簡介:
結合大團鄉村特色,打造一系列充滿自然韻味與文化底蘊的民宿體驗。設計靈感來源于大團鎮豐富的桃樹資源,以及當地獨特的田園風光與民俗風情,力求展現“桃韻鄉情”的獨特魅力,為游客提供一處回歸自然、體驗鄉村生活的溫馨之所。
作品二:遇澗民宿
作者:施博雯
作品簡介:
以設計師敏銳的觸覺共鳴旅行中的人。
一個清凈而開闊的民宿,能夠映照出旅途的風景,也能夠映照出內心的自我。在這里,有流動的風景,有印證的時刻,也有新的故事發生。它既融入了環境,又保持了獨立;既安靜,又充滿力量。
作品三:閭巷花開
作者:駱佳
作品簡介:
民宿名靈感來源于王維《桃源行》。設計用屋頂的變化打破規整的建筑形體。將傳統浦東民居四坡屋頂的形制重新演繹成閭巷風格,將坡頂和第三層客房進行結合,形成獨特的“星空房”并設置可出屋頂的露臺,成為獨特的旅居體驗。登高望遠,隱居桃源,沉醉陶淵明式花香與酒香的夢中。
作品四:桃溪云林
作者:駱佳
作品簡介:
民宿名靈感來源于王維《桃源行》。設計強化了原始建筑舒展、高低錯落的態勢,并將浦東傳統民居中的舉折屋面(近似曲線)進行當代的演化。建筑更加輕盈飄逸。通透的立面和露臺的設置使得建筑更加融入環境。居于此處,桃溪人家開窗賞花,浦東運河槳聲欸乃,感受桃源深處滬派江南的獨特魅力。
作品五:青檐雅院
作者:周紅伶、彭悅、蘇靖裴、陳航
作品簡介:
設計巧妙融合了徽派建筑特色與現代設計理念。建筑外觀采用白墻黑瓦,保留徽派建筑的典雅與簡潔。屋頂的馬頭墻設計,不僅增添了建筑的層次感,也體現了徽派建筑的傳統美學。窗戶和門框采用現代簡約線條,與整體風格相協調。室內空間注重自然采光與通風,營造出開放舒適的居住環境。裝飾上融入木雕、石雕等徽派元素,增添文化韻味。整體設計既保留了徽派建筑的傳統韻味,又滿足了現代生活需求,為游客提供了一個具有地方特色且舒適現代的居住體驗。
作品六:黛韻山居
作者:周紅伶、彭悅、蘇靖裴、陳航
作品簡介:
在將現代設計理念與江南徽派建筑風格相結合,創造出一個既具有地方特色又符合現代審美的居住空間。建筑主體采用白色墻面,搭配深色木質結構,體現了徽派建筑的典雅與現代設計的簡潔。大面積的玻璃窗設計,不僅增加了建筑的通透感,還使得室內空間與戶外自然環境形成良好的互動,提升了居住的舒適度。建筑的層次感和立體感通過錯落有致的樓層設計得以體現,與大團鎮的自然景觀和諧相融。此外,建筑周圍的綠化設計,既美化了環境,又為游客提供了一個親近自然的空間。整體設計既保留了傳統文化的精髓,又展現了對未來生活方式的探索。
作品七:墨瓦逸舍
作者:周紅伶、彭悅、蘇靖裴、陳航
作品簡介:
設計融合了江南徽派的傳統元素與現代建筑風格。
建筑主體采用白色墻面和黑色屋頂,展現出清新典雅的外觀。徽派建筑的馬頭墻和飛檐翹角細節,為建筑增添了古典韻味。大面積的玻璃窗設計,不僅增加了室內的自然采光,還實現了室內外空間的無縫連接。庭院內布置了休閑桌椅,提供了一個放松身心的戶外空間。樓梯旁的紅色墻面與周圍的綠植相映成趣,營造出寧靜舒適的氛圍。這座民宿不僅是一個住宿的地方,更是一個體驗江南文化與現代生活完美結合的場所。
作品八:古巷幽居
作者:周紅伶、彭悅、蘇靖裴、陳航
作品簡介:
設計旨在將江南徽派建筑的精致與現代舒適生活相結合。建筑外觀采用白色墻面,搭配深色木質窗框和屋頂,體現了徽派建筑的傳統美學。屋頂的翹角設計不僅具有裝飾性,還增強了建筑的排水功能。大面積的落地窗設計,既保證了室內充足的自然光線,又為居住者提供了開闊的視野,可以欣賞到大團鎮的自然風光。庭院設計簡潔而不失優雅,綠植和休閑區的設置,為游客提供了一個放松身心的空間。整體設計既保留了徽派建筑的精髓,又融入了現代元素,使得這座民宿既具有地域特色,又不失現代感,為游客提供了一個舒適而具有文化氛圍的居住環境。
作品九:徽風竹語
作者:周紅伶、彭悅、蘇靖裴、陳航
作品簡介:
設計靈感源自江南徽派建筑,融合現代元素,旨在打造一個既具有傳統韻味又符合現代生活需求的民宿空間。建筑
外觀采用白色墻面與深色屋頂的對比,屋頂的飛檐翹角設計,不僅增添了建筑的動態美感,也起到了良好的排水作用。大面積的玻璃窗設計,使得室內空間明亮通透,同時提供了廣闊的視野,讓住客能夠充分享受周圍的自然風光。庭院中的綠植和石雕裝飾,營造出一種寧靜和諧的氛圍,與大團鎮的田園風光相呼應。整體設計注重空間的開放性和互動性,旨在為住客提供一個舒適、放松的居住環境。
掃描上面二維碼為作品投票
作品一:金大團農產品logo
農產品包裝盒
上圖為金大團logo設計
作者:王庭禹
作品簡介:
以浦東大團鎮的桃子、桃花為核心元素,結合鄉村特色,打造一系列充滿自然韻味與文化底蘊的農產品包裝設計。設計靈感來源于大團鎮豐富的桃樹資源,以及當地獨特的田園風光與民俗風情,力求展現“桃韻鄉情”的獨特魅力,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
農產品包裝設計
作品二:“金大團”鄉村
農產品系列包裝設計
作者:姜鑫妮、嚴依凡
作品簡介:
聚焦南匯特色農產品,包含南匯水蜜桃、南匯西瓜、葡萄、大米、番茄和草莓。包裝以諧音、亮色調為主,凸顯農產品的新鮮與天然。每種農產品的包裝都融入獨特元素,如南匯水蜜桃包裝繪有飽滿多汁的蜜桃形象,草莓包裝則用嬌艷草莓圖案展現其誘人色澤。設計旨在傳遞鄉村農產品的質樸與美味,讓消費者直觀感受南匯特色農產品的魅力,在提升產品辨識度的同時,助力鄉村農產品走向更廣闊市場。
作品三:彩色大團系列包裝
作者:牟圣依
作品簡介:
本系列包裝采用了多巴胺主題配色方案,融合農產品本身的色彩,通過色彩漸變處理,賦予包裝以鮮明的年輕化特征,煥發無限活力。在包裝規格設計上,引入了帶提手的包裝形式。提升了包裝的實用性,賦予了產品便攜性。日常與贈禮皆宜。
作品四:大團大米魚米之鄉系列
作者:龔江山
作品簡介:
以大團鎮古色古香的氣質為藍本,打開禮盒仿佛置身于江南古鎮,青瓦白墻、小橋流水的畫面栩栩如生。巧妙應用桃花點綴,正是大團鎮特色桃花節的生動寫照,給這份古樸增添了幾分浪漫與活力。
作品五:金大團·農藝共生
作者:李振宇
作品簡介:
設計畫面元素運用了一些版畫風格,結合中式古風的韻味,營造出一種古樸典雅的鄉村氣息。整體設計清新自然,富有文化感,既展現了傳統藝術的魅力,又契合現代審美需求。畫面融入大團特色竹編元素,不僅增添了獨特的視覺層次,更是向非遺龍潭竹編致敬,傳遞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手工藝的精湛技藝。這種設計既彰顯了農產品的自然與純樸,又通過藝術化的表達,提升了產品的文化附加值,是金大團鄉村古韻與現代設計的一次融合。
作品六:萬物生·豐韻集
作者:姚俊更
作品簡介:
以自然與抽象藝術完美結合為核心理念,通過精心選擇色彩搭配(紅、黃、白、藍、粉、紫等),賦予產品獨特的視覺吸引力。包裝外觀既延續傳統寓意圖案,又融入創新設計元素,確保產品在運輸過程中保持最佳狀態。采用環保材料,如可回收紙質和生物降解材質,體現了對可持續發展的追求。整體設計不僅傳遞健康與自然的理念,更通過“萬物生·豐韻集”的視覺效果,為消費者帶來和諧美感,兼顧產品實用性與品牌價值。
掃描上面二維碼為作品投票
作品一:非遺技藝
二胡制作(桃花紋)
作者:劉曉月
作品簡介:
與普遍認知不同,二胡的琴身被設計成了獨特的六邊形,表面布滿了精細的鏤空花紋,但中心圖案并非傳統的梅花,而是換成了桃花,以此展現大團鎮深厚的桃花文化底蘊,讓人感受到藝術與自然的完美融合。
作品二:文創設計
作者:王庭禹
作品簡介:
將大團特色IP化,桃為頭,葉為巾,突出大團鎮特色農產品水蜜桃以及一系列桃文化特色活動;長衫為衣指大團鎮鄉村文化悠久,生活地方有濃重的古鎮建筑特點;以此主形象延展大團鎮非遺文化項目,如:二胡、鑼鼓書、龍潭竹籃等。
用途:冰箱貼、書簽、周邊玩偶、鑰匙鏈等。
作品三:桃源藝境
作者:張子倩
作品簡介:
“桃源藝境”是一系列融合大團鎮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美學的文創產品。設計者從大團鎮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文化遺產中汲取靈感,將古鎮的建筑、民俗活動以及非遺技藝巧妙地融入產品設計之中。每一件作品都講述著古鎮的故事,傳遞著傳統與現代交融的美學。適用于日常使用、裝飾家居、饋贈親友或作為文化旅游紀念品。
作品四:“桃華團韻”系列文創產品
作者:湯非凡
作品簡介:
以大團“桃”元素為切入口,“以桃為媒”結合新潮的顏色搭配吸引年輕人,設計采用大塊面顏色平鋪,整體視覺上達到干凈簡潔的效果,增加了整體性、獨創性與藝術性,展現“五新”中的發展活力新,以此提升大團“桃”文化影響力,厚植大團整體文化情懷,載體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日歷、膠帶紙、手機殼、徽章、包裝袋等,實用與美觀結合,增加宣傳性。
作品五:花開有果桃籃核雕
作者:胡正山
作品簡介:
人生之美,皆藏于花之絢爛,果之甘甜。
那顆悄然綻放的花朵,終將結出豐碩的果實。
作品六:“桃潤兔絨”創意圍巾
作者:王婧怡
作品簡介:
以桃子毛絨的果皮為靈感,將桃子與兔子兩種元素相結合,通過圍巾作為載體,形成可觸碰的柔軟。以甜美的粉色和黃色作為主色調,符合桃子給人溫馨的感覺,從視覺上驅散早春的寒意。帶有毛絨玩偶的綁帶既可以作為圍巾的裝飾,也可作為時尚單品與其他物品混搭,符合年輕人對于萌物的喜愛和對使用多變的追求。
作品七:桃塢密語“金大團”玩偶系列
作者:韓李晨、魏紫瑩
作品簡介:
用動物元素結合大團鎮“桃”元素、古鎮元素、非遺項目而設計出的五款玩偶,系列名稱為——桃塢密語。
桃塢,指一個美好、幸福和吉祥的居住環境。其中,“桃花”代表桃樹開花的美景,象征美好、幸福和吉祥;“塢”則指隱蔽的居住地,比喻一個安靜、宜居的地方。大團鎮正是這樣一個美好的、貼合自然的地方。
以桃文化為墨,鄉村畫卷為紙,用動物元素作為載體做設計,更好地貼合大團鎮“自然”、“無害”和“無污染”的特點。
作品八:大團小巷
作者:鄭乃瑋
作品簡介:
采用明信片的形式創作,第一幅作品為黑白色調,將大團鎮的幾樣特色作為元素:桃花節、竹籃、砌灶工藝以及老式布店,再根據疏密關系有序拼貼組合。運用緊密線條作為幾樣物體的紋理拼湊成了大團的字樣。黑白色調具有張力,使得大家在一眼看到大團二字的同時,也能目及大團鎮的代表特色。第二幅作品為彩色相對明亮的色調,取景于大團鎮的永春中路,桃花是大團鎮的主要特色之一,古樸的房屋、高低錯落的格局、鮮艷的色彩搭配,旨在體現大團街道的生活氣息,街道飄蕩著桃花,點明大團特色。
作品九:團桃轉韻?非遺薈萃
作者:韓李晨、陸雨菲
作品簡介:
將大團鎮桃子元素與各項非遺元素結合,設計出四款旋轉徽章,系列名稱為——團桃轉韻?非遺薈萃。
團桃轉韻?非遺薈萃系列旋轉徽章,以大團鎮四項特色非遺為靈感。其一以精妙的龍潭竹籃為藍本,其二圍繞有趣的龍潭酒釀技藝,其三結合質樸的灶臺砌筑技藝,其四融入傳統鑼鼓書元素。四款徽章,轉動間盡顯大團鎮非遺之韻。
作品十:“桃源匠韻·鎏金拾遺”系列書簽
作者:江晴嵐
作品簡介:
設計理念是文化溯源、功能與藝術結合、敘事性設計,聚焦“桃文化”(滬上知名水蜜桃產地)、非遺龍潭酒釀、非遺龍潭竹籃編制技藝、鑼鼓書文化等元素;將古橋流水、桃枝紋理等轉化為簡約幾何線條與鏤空圖案,兼具地域辨識度與現代審美。該系列可作為大團鎮"非遺文化體驗線"的實體導覽標識,對應大團鎮各文化點位,實現文旅產品的場景化應用。
作品十一:金大團-農作物金屬書簽
作者:姜善美
作品簡介:
這款農作物金屬書簽以大團鎮的特色與農業文化為靈感,融入了水蜜桃、西瓜、葡萄、大米四種元素。書簽采用金屬材質精心打造,線條流暢,質感細膩,色彩鮮艷地還原了四種農作物的形態。無論是作為讀書時的貼心伴侶,還是饋贈親友的特色禮物,都能讓人感受到大團鎮濃厚的農業文化魅力,領略到田園生活的質樸與美好。
作品十二:十里桃花源指尖生肖舞
作者:魏紅霞
作品簡介:
以金大團十里桃花源為靈感,將傳統面塑技巧與浪漫桃花元素巧妙融合,打造出獨具風格的桃花版十二生肖。每個生肖都出自指尖,粉色的桃花或盛開于龍角,或點綴于兔耳,或纏繞于蛇身,為傳統生肖增添一抹浪漫氣息,寓意著吉祥如意、生機勃勃。
作品十三:桃花緣·珠語
作者:薛倩
作品簡介:
「以珠為筆,以夢為線」——一幅幅充滿桃花元素的手鏈作品,每一條手鏈都精心設計,融合了桃花的美麗與象征意義。桃花在中華文化中象征著愛情、美麗和好運,這些手鏈不僅是對自然之美的致敬,更是對美好姻緣的祝愿。每一顆珠子、每一個裝飾都經過精心挑選和搭配,呈現出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細膩的手工藝。佩戴這些手鏈,不僅能增添個人魅力,還能帶來桃花運,象征著幸福和美好的未來。
作品十四:傳統剪紙藝術作品
“桃鳴春澗”、“蝶戀桃夭”
作者:張臘英
作品簡介:
“桃鳴春澗”是以傳統剪紙藝術為基礎,結合現代鄉土創意設計的裝飾作品。以木質雕花框架為載體,中心融入靈動的紅羽山雀與飽滿桃果,鳥喙輕銜花瓣,姿態翩然,象征“春至福臨”的吉祥寓意;桃果枝葉繁茂,呼應桃花節的生機盎然。流蘇垂墜于框架頂端,與背景粗礪麻布形成質感對比,既保留古典韻味,又傳遞自然質樸的鄉土氣息。
“蝶戀桃夭”以傳統剪紙藝術為核心,結合桃花節鄉土文化創意的裝飾作品。以木質雕花框架承載紅色剪紙,中央以靈蝶翩躚繞桃枝而舞為主體意象,蝶翼鏤空精細,桃花繁茂似錦,花瓣漸變暈染,既呼應“桃夭灼灼”的春日盛景,又暗合《詩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古典詩意。
作品十五:大團鎮非遺主題臺歷
作者:王舒怡
作品簡介:
這套12張臺歷內頁以插畫形式,展現大團鎮非遺項目,有鑼鼓書、龍潭酒釀制作技藝、龍潭竹籃、二胡制作技藝等。其中,細致描繪龍潭酒釀制作步驟,從大米浸泡淘洗、瀝干、蒸制,到涼水淘開、加酒曲發酵、關蓋保溫。色彩運用豐富多樣,讓畫面洋溢輕快明亮之感,致力于更好地宣傳大團鎮獨特的非遺文化,讓傳統技藝綻放新光彩。
掃描上面二維碼為作品投票
作品展示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zC61h3mvgoIk2OG6nVQr1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