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文化和旅游局、度假區文化和旅游局、市屬開發區有關部門,市直有關單位:
為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保護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非遺融入現代生活,拓展非遺傳承新平臺,發現、吸引、挖掘聊城非遺和手工藝優秀人才,市文化和旅游局將組織開展“聊城有禮”非遺文創設計大賽。具體事項如下:
一、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
承辦單位:聊城市文化館
協辦單位:山東品行廣告傳媒有限公司
二、時間節點及安排
(一)作品征集報送(2月25日至3月31日)
各縣(市、區)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市直有關單位要對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進行全面摸底調研,廣泛發動、精心組織,充分調動本區域相關單位或個人的參賽積極性,按照要求征集、報送參賽作品。
(二)參賽作品評審(4月1日至4月10日)
由主辦方邀請非遺文創相關領域專家組成專家評審小組,對報送作品進行綜合評審,提出獲獎作品名單,大賽設金獎1名、銀獎3名、銅獎5名、優秀獎20名,經向社會公示后公布。
(三)獲獎作品展示及轉化(4月10日至5月30日)
通過線上渠道對獲獎作品進行展示,并進一步遴選具有轉化價值的作品,對接非遺傳承人與專業生產方,轉化為實物作品,在各項非遺宣傳推廣活動中進行展示。
三、參賽作品范圍及要求
(一)作品征集范圍
根據聊城市非遺資源和市場培育情況,參賽作品需圍繞“城市禮物類、市場產品類、文化元素類”三大品類,并在《“聊城有禮”非遺文創設計大賽非遺資源項目清單》(附件1)范圍內進行創作。
1.城市禮物類。突出聊城獨有的文化標簽,打造具有鮮明城市文化屬性的非遺創意產品。可單品設計,也可多項目組合以精裝禮盒套件形式設計,注重特色品牌策劃和系列化視覺表現。
2.市場產品類。設計及形式具備視覺吸引力,經濟、實用、美觀,突出日常實用功能,注重創意設計,便于市場流通,適合社交媒體傳播。美食類可考慮以美食文化為創作基礎,綜合其他文創手法和載體進行設計。
3.文化元素類。從非遺項目中提取技藝、故事和文化的插畫、色彩、紋樣、IP形象等設計成果,如兩河文化、故事傳說、民俗文化等,具有鮮明的文化辨識度,將傳統非遺文化與現代設計風格結合。
(二)作品要求
1.參賽作品既可以是單件,也可以是系列作品。參賽作品應緊扣賽事主題和方向,作品須為原創或新創,要求結構嚴謹、制作精良、文化內涵深厚、具有一定的實用性與規模化生產性。
2.參賽作品可以團隊或個人名義進行申報,數量不限,每件參賽作品署名作者最多不超過5人,開啟評審流程后,不再接受作者信息修改。
3.作者應對參賽作品擁有完整、明確、無爭議的著作權,不得侵犯任何一方的知識產權或其他權利。
4.參賽者須將有關作品創意制作團隊的人員構成填寫齊全,信息錯填或未填寫聯系方式導致無法聯絡的,責任由參賽者自行承擔。
5.參賽作品中不得出現任何與參賽人員姓名、單位相關的文字、圖案、標記及其他與設計方案無關的符號,不符合規定者將被視為無效作品,取消參賽資格。
(三)參賽要求
1.參賽作品報名表(附件2)Word版和PDF版;加蓋公章或簽名的參賽作品承諾書(附件3)PDF版;作品稿件統一為JPG格式,色彩模式RGB,分辨率150dpi,規格A3(420mmx297mm)單個文件不超過10M,文件請注明作品尺寸(長x寬x高cm)與材質。所有材料于4月25日前報送到lcfywcds 163.com。未按要求填寫的、內容不完整的參賽作品將不進入評審程序。
2.參賽作品知識產權屬于原作者和組織方共有,大賽組織方擁有對參賽作品進行公開展示、結集出版及其他形式的非商業用途推廣、宣傳、展覽、復制等權利。獲獎作品由大賽主辦方享有優先進行公益性收藏、組織成果轉化和產品交易、優先獲得知識產權轉讓的權利。
3.投稿作品需為原創,若有抄襲、剽竊行為,一經發現,取消評獎資格。如涉及著作權、版權糾紛等法律糾紛問題,由應征投稿者自負責任。如已發放獎金將原額追回,由此引發的糾紛,其法律和經濟責任均由應征投稿者自行承擔。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四、獎項設置
獲獎作品將有活動組委會頒發證書,并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金獎:1名(物質獎勵+證書)銀獎:3名(物質獎勵+證書)銅獎:5名(物質獎勵+證書)優秀獎:20名
附件:
附件1聊城有禮非遺文創設計大賽非遺資源項目清單.wps
附件2聊城有禮非遺文創設計大賽參賽作品報名表.wps
附件3“聊城有禮”非遺文創設計大賽參賽及參賽作品承諾書.wps
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5年2月25日
https://mp.weixin.qq.com/s/CynBDZZva4LNvIp3JxKoW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