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體賽簡介
Introduction to the Main Event
華韻獎·全國高校數字創新設計大賽暨全國高校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設計展(HYA)是一項面向全球高等院校師生及專業設計師征稿的非遺領域重要賽事,是在中歐國際設計文化協會(CEIDA)指導下,國內首創聚焦"非遺進校園"的產學研融合創新賽事,為積極響應國家文化戰略,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應文化傳承之需求順勢而生。大賽以鼓勵“非遺進校園”為使命,以催生“設計新思維”為追求,以孕育“新設計”為目標,以驅動“新產業”為方向,以創造“新價值”為宗旨,旨在推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現代數字技術的創新融合,促進文化傳承與設計創新的深度結合。賽事得到了全國諸多教授及行業專家的支持和祝福,華韻獎愿聯結各方,為國內外高校師生及設計師提供一個展現才華、融合創新的國際化設計交流平臺。
2
專項賽概況
Overview of the Special Competition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經研究,以“弘揚大國匠心,助力工藝傳承”為賽事主題,由中歐國際設計文化協會(CEIDA)、郴州市商標廣告協會指導,華韻獎·全國高校數字創新設計大賽組委會、郴州職業技術學院工匠精神研究與教育中心(郴州市社會科學普及基地)、郴州職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全國高校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設計展秘書處主辦,由仰恩大學藝術與教育學院、韓國釜山慶南地區中國博士聯誼會、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毫厘設計工作室、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研字坊工作室、湖北省積極健康研究院等單位支持,共同舉辦“匠心永續·智造未來”工匠精神文創設計專項邀請展,該賽道作為華韻獎設計大賽專項賽場征集。
為擴大影響力,更好開展賽事工作。本次工匠精神專項邀請展主要采用定向邀請知名設計師和社會征集兩種形式征稿,賽道聚焦“傳統工藝現代化”與“工匠精神社會化”的雙重方向,構建“技藝解碼—文化轉譯—價值重構”的創新生態系統,要求參賽者以非遺技藝為載體,以工匠精神為內核,通過數字化設計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通過“技藝淬煉、文化賦能、價值傳播”三級創作框架,將非遺技藝的“精微匠心”轉化為具有時代價值的文化資產,推動工匠精神從技藝傳承升華至文明對話,培育兼具文化自信與創新活力的復合型設計人才。
3
專項賽名稱
The name of the special event
2025華韻獎·全國高校數字創新設計大賽
首屆“匠心永續·智造未來”工匠精神文創設計邀請展
賽事官網:www.huayunaward.top
4
征集時間
Call for Submissions
自2025年4月15日起至2025年7月31日截稿
5
專項賽主題
Special Tournament Theme
弘揚大國匠心,助力工藝傳承
6
主題釋義
Theme Paraphrasing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及相關報告顯示,全球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技藝正面臨“傳承者斷層”與“應用場景萎縮”的雙重危機。以中國為例,截至2024年12月,中國共有44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總數居世界第一,但其中部分項目仍面臨傳承人老齡化、年輕人參與度不足等問題。工匠精神所承載的“極致、專注、敬畏、革新”等價值維度,正是破解文化失語與現代性焦慮的關鍵密鑰。
展賽以“匠道四維”——“技藝精度、文化深度、創新銳度、傳播廣度”為價值坐標,設計者需要深入挖掘非遺文化精髓,運用現代設計手法重新詮釋其時代價值,使古老的匠心精神在智能時代背景下重煥光彩。采用專項邀請知名設計師和公開征集的形式,鼓勵全國高校師生、專業設計師深入探討“工匠精神”,并圍繞其傳承現狀展開研究,創作宣傳海報、文化創意作品,以展現工匠精神在各個領域的體現及其傳承方式。
文化創意設計應兼顧產品的實用性、藝術性及文化內涵,將工匠精神融入產品的設計、制作及工藝流程中,深入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豐富內涵,將傳統技藝與文化價值融入設計之中,通過創新性的設計思維和現代技術手段,展示非遺的獨特魅力,推動工匠精神的傳承與發展。
7
參賽對象
Who is eligible to participate
本科生研究生組:
在校及五年內畢業的博士碩士研究生本科生等。
高職高專學生組:
在校及五年內畢業的高職高專學生等。
專業性設計師組:
專業設計機構,專業設計師,社會專業人士等。
高等院校教師組:
高校在職教師及聘任導師、兼職教師等。
8
作品規格
Specifications of the work
(1)作品征集類別
面向個人和團體征集作品,結合定向邀請知名設計師和公開社會征集方式,主要涵蓋以下三個類別:
1.視覺傳達類
包括但不限于:以工匠精神或非遺為主題的插畫、漫畫、海報、標識、品牌、產品包裝、IP形象、表情包等;
2.產品設計類
包括但不限于:以工匠精神或非遺為主題的交通工具、智能設備、居家產品、文創產品、工業制造、工藝品、玩具、文具、飾品、服裝等產品作品,以及建筑藝術、雕塑、裝置等空間藝術與設計作品等;
3.數字藝術類
包括但不限于:以工匠精神或非遺為主題的數字游戲作品、VR/AR軟件等數字作品、UI類,以及靜態或動態數字創意影像作品、AI輔助設計作品等;
(2)作品規格要求
作品提交的規格主要為圖片類,下面詳細說明格式和要求:
1.圖片作品要求:須提交靜態作品(A3幅面、縱向構圖排版,須展示完整設計方案,包括過程圖、展示圖等;JPG、RGB或CMYK,數量1~4張;分辨率不低于300dpi;若另附動態呈現作品,須為GIF格式,節奏流暢不卡頓,文件不超過100mb;單張圖片不超過10M)
2.展示海報要求:參賽者可自愿選擇提交展板海報,提交或者不提交都可以。
(下載華韻獎官方大賽展板自行排版,截取不少于1-2個以上的作品畫面進行排版,將作品文件編排于一張單幅A3幅面內、豎構圖、300dpi、JPG、RGB/CMYK,文件不超過10MB。如果作品獲獎,海報可能會用于作品宣傳和展覽)
掃描上方二維碼下載官方展板文件
特別聲明:參賽作品必須是原創作品
涉及侵權行為一律由參賽者自行承擔
9
參賽報名
Registration
參賽報名:請在電腦端使用最新版谷歌瀏覽器打開大賽官網
(www.huayunaward.top),點擊報名參賽,注冊賬號,開始提交作品。
華韻獎設計大賽官方網站投稿使用手冊
華韻獎大賽組委會,公眾號:華韻獎設計大賽華韻獎設計大賽官方網站使用手冊
參賽流程:
1.在校師生:在線注冊→填寫個人信息選擇個人參賽→上傳作品→完成報名。
2.設計師:在線注冊→填寫個人信息→上傳作品→完成報名。
賽事官網:www.huayunaward.top
公益賽事:工匠精神專項賽為純公益性質賽事,免費參賽,不收取任何費用。
備注事宜:創作團隊人數不超過5人,指導老師不超過2人。
10
賽事評審
Tournament Judges
評審標準:參賽作品由華韻獎大賽組委會組織專家進行評審,從創意30%、技術30%、審美30%、規范10%等指標進行評分。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對每件(系列)作品評選出相應的國賽獎項。
11
獎項設置
The name of the special event
工匠精神專項賽按照征集情況,設置獎項比例如下:
工匠精神獎:組委會定向邀請國內外知名設計師和專家參展,頒發特邀參展證書,授予工匠精神獎。
國賽一等獎:組委會頒發證書(1.0%)
國賽二等獎:組委會頒發證書(2.0%)
國賽三等獎:組委會頒發證書(3.0%)
注意事項:公益專項賽道由公益性質組織和單位共同主辦,不設省賽直接國賽評審,公益性賽事免費參賽,不收取任何費用,本次專項賽獲獎比例嚴格控制在6%以內。
12
獲獎權益
The right to win awards
1.獲獎證書
國賽一、二、三等獎獲獎者,頒發專項賽主辦方頒發的獲獎證書。
2.展覽展示
優秀獲獎作品經組委會擇優挑選,有機會在大賽官網、郴州職業技術學院工匠精神研究與教育中心等線上線下平臺和相關文化活動周展出。
3.作品收藏
國賽一等獎作品擇優推薦部分至郴州職業技術學院工匠精神研究與教育中心或馬克思主義學院進行公益收藏。
13
組織架構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指導單位:
CEIDA中歐國際設計文化協會
郴州市商標廣告協會
主辦單位:
華韻獎·全國高校數字創新設計大賽組委會
郴州職業技術學院工匠精神研究與教育中心
(郴州市級社會科學普及基地)
郴州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全國高校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設計展秘書處
支持單位:
仰恩大學藝術與教育學院
韓國釜山慶南地區中國博士聯誼會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毫厘設計工作室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研字坊工作室
湖北省積極健康研究院
專家顧問:
趙建綱(大連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
余從剛(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副教授)
陳慰平(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副教授)
張文(仰恩大學藝術與教育學院院長)
卜繁波(仰恩大學藝術與教育學院副院長)
視覺形象設計:
安春曉、彭雨田
媒體支持:
人民日報全國黨媒平臺、人民交通網
中國日報網、中國網、中華網
賽事咨詢:
官方微信公眾號:華韻獎設計大賽
華韻獎賽事官網:www.huayunaward.top
華韻獎微信客服:HuayunjiangZWH
官方賽事QQ客服:3938248932
華韻獎投稿郵箱:3938248932@qq.com
14
命題單位相關介紹
Introduction to propositional units
郴州職業技術學院,是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位于“全國文明城市”郴州,是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群建設單位。學校在郴州商業學校和郴州機械電力工程學校的基礎上,于2001年8月合并組建而成,2011年郴州市建筑學校整體并入,至今已有60多年辦學歷史。學校先后獲評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職院校、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平安建設示范校、湖南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先進單位、湖南省普通高校就業創業工作“一把手工程”優秀單位。學校現有在校學生11000余人,設有現代裝備制造學院、新能源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商貿旅游學院、財政經濟學院、建筑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繼續教育學院8個二級學院23個專業,其中機電一體化技術、軟件技術、旅游管理3個專業群立項為湖南省首批“楚怡”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專業。2024年,學校入圍“楚怡工匠計劃”試點高校名單,與本科院校聯合培養本科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學校實行“名師領銜、專家治教、企業技能大師主訓”,師資力量雄厚?,F有教職工471人,有副高及以上專任教師138人,兼職教授、現場專家、技能大師等288人。擁有一批國家級和省級教學名師、青年骨干教師及學術帶頭人,“雙師”素質教師占比達到80%。學校積極推進對外交流合作。成功加入德國教學法能力中心暨協作院校教師發展共同體;與肯尼亞旅游學院簽訂合作協議,并共建旅游管理人才培養基地;立項埃塞俄比亞職業標準開發項目2項。
郴州職業技術學院工匠精神研究與教育中心,隸屬于郴州職業技術學院,是一個集研究、教育培訓及實踐應用為一體的綜合性學術研究教育平臺,專注于培育具備工匠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并與眾多企業建立了緊密合作關系,共同開展工匠精神的研究與教育工作。2024年經郴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確定為“郴州市級社會科學普及基地”。
郴州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是承擔全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教研和科研任務的二級單位。
15
參賽聲明
Statement of Participation
(凡參賽者投稿即視為認同并遵守該參賽聲明和承諾)
1.本人(團隊)所填寫的個人信息、參賽作品資料真實、準確、完整。參賽作品為本人(團隊)獨立創作完成,或基于合法合作模式共同產出,不存在抄襲、剽竊、篡改等任何侵權行為,亦未涉及任何可能引發排他性所有權爭議的情況。若在賽事期間,經舉報、查實參賽作品存在知識產權侵權等法律糾紛,本人(團隊)應自行承擔由此引發的全部法律后果,大賽組委會將取消其參賽資格及所獲獎項,已頒發的證書、獎金獎品等也必須全部退回至組委會秘書處,組委會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2.本人(團隊)同意并嚴格遵循大賽組委會制定的各項競賽規則、參賽流程及評審標準,配合大賽各階段工作安排,確保賽事順利推進。
3.本人(團隊)承諾在上傳作品前已認真閱讀附件全部內容。上傳作品成功即表示本人(團隊)許可華韻獎組委會包括但不限于在賽事期間及后續相關活動中,有權對參賽作品進行展覽、傳播、出版等事宜,以便于大賽的宣傳推廣、作品交流以及工匠精神和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4.參賽者提交參賽信息(個人或團隊成員信息、作品名稱、所在單位等)務必核對準確無誤后提交,否則導致獲獎證書信息有誤,組委會無義務修改。
https://mp.weixin.qq.com/s/Yjtd4DESMWxxcT6CK1_A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