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說一個很嚴肅的話題:建國70年,咱們是如何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的。
這么沉重的話題,建議各位小老弟放下飯碗閱讀……
盾構機
喏,就是下面這個大家伙。
這東西重達750噸,是隧道挖掘中的“金剛鉆”,沒這東西就挖不了隧道。
而我國鐵路和隧道建設發展較晚,在這方面幾乎沒有任何積累,只能跟外商買。
隧道必須要挖,鉆頭必須得用,外商也是拿準了這點,漫天要價,坐地不還錢。
外商:就這么多,一毛錢也不便宜,有本事你別用啊!
不用就不用。
南京緯三路總工程師張伯陽召集了四十多位相關工程師,日日夜夜,從無到有。
兩年時間畫了7000張圖紙,終于攻克核心難題,成功制造了我國第一個超大型盾構機:天河一號。
算上研發費用,成本僅5億人民幣,省下4個億,還掌握了核心科技。
你以為這就完了?
不,滿足國內需求后,咱們國發現外國的不如咱們的好使,成本還比咱們高
那我們為啥不往外賣呢?
結果銷量還不錯,一不小心把國外巨頭擠黃了。
迫于無奈,只能收購他們,并接過他們的市場。
當初你們不降價,現在又要跟我們買,好煩哦!
你們就不能研發自己的盾構機嗎?
北斗衛星
衛星技術也曾是咱們核心難題之一。
2000年,我國相繼發射兩顆靜地軌道的導航實驗衛星,2003年又發射了第三顆“靜軌道”衛星。
三個衛星相互配合,基本形成了覆蓋全中國的區域導航和定位系統,這一系統被稱為北斗一號。
看咱們搞的不錯,歐洲伽利略衛星邀請咱們加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讓咱們用資金換技術。
2003年中歐起草合作協議,同年咱們把第一筆7000萬歐元匯到對方帳上,剩余款項在之后幾年陸續匯完。
結果萬萬沒想到,咱們前腳把錢打完,后腳對面就反悔了。
起因是咱們想從歐洲進口衛星核心部件“原子鐘”,歐盟突然中止合作,并拒絕中方進入伽利略計劃的決策機構。
好氣哦,但是也沒辦法,別人不給咱們,就只能自己做了。
克服千難萬險后,終于成功的把咱們的衛星放上天。
你以為這樣就完了?
不,后面的更有趣,但要先了解一個基礎知識:衛星要用頻段,而頻段這東西用一個少一個。
國際大國在這方面有技術優勢,所以提出“誰先占就歸誰”的原則,占據了最優頻段。
所以咱們北斗只能退而求其次,然而這個“其次”的競爭者也不少,其中就有伽利略系統。
這就是場你死我活的賽跑,不同頻段數據不同,落后者無法占據頻段,會直接損失上億投資。
但問題里,這場賽跑對手比咱們先出發就算了,還給咱們下了絆子。
結果你猜怎么樣?
哎呀這么劣勢還跑贏了,還是實力太強啊!
結果歐洲那邊不樂意,給咱們施壓讓咱們換頻段。
換個錘子哦,你們定的“誰先占歸誰”要不要臉啊。
之后7年咱們默默的用這個頻段發射了20顆衛星,地方占的牢牢的。
最后……
協商來協商去好煩哦,分一點給你們用吧,畢竟我們這么大度。
以后乖乖的,不要在我面前跳來跳去哦,畢竟我們也不是一直大度的……
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組裝時,咱們想請全球最好,最有經驗的荷蘭公司出馬。
然而對面出價15億人民幣:
說了半天也不給便宜,咱們就說不買了自己做,對面還笑話咱們:
結果咱們自己搞定了……
更優秀的是,按照慣例需要8~10個月的最后一節沉管安裝,咱們僅用了一天。
不光省下好幾個億,還節約了將近一年的時間
好煩哦,荷蘭人問安裝方法的時候,還得拒絕并唱唱祈禱歌,放首大悲咒行不行啊!
建國70年,發生了太多“外國人以為自己能,但中國不能”然后被打臉的事兒。
怕你們太驕傲,就不一一列舉了,只要記住咱們威武霸氣,不會在技術上受人欺負就完了!
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林鳴說:“我們能做到,很多事情我們都能做到。”
所以我們僅花70年,就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把很多原本看不起我們的發達國家甩在后面。
當然也要記住,沒有一個國家的崛起是命中注定的,那些“不可能”的背后是工程師們日日夜夜的殫精竭慮。
是一代代工程師們把命豁出去才換回來的成績。
有他們幾十年的負重前行,才有我們現在歲月靜好的生活。
小時候老師說,明知力所不及而為之,是英雄。
謝謝你們,英雄。
https://ishare.ifeng.com/c/s/7qO2hRwpi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