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專業·
大連理工建筑學五年級
·實習、工作、獲獎經歷·
2016全國藝術成果學生組二等獎
2017國際高校建造大賽優秀獎(學生負責人)
2018中國環境行為學會發表論文(第一作者)
2018省級大創(學生負責人)
2019德國交換一學期,并游覽了十多個國家。
2019霍普杯一等獎
2019UIA-霍普杯國際大學生建筑設計競賽
2019年10月24日,由國際建筑師協會(UIA)為國際主辦單位,天津大學建筑學院、《城市·環境·設計》(UED)雜志社主辦、上海霍普建筑設計事務所股份有限公司獨家冠名的“2019UIA-霍普杯國際大學生建筑設計競賽”評審會在天津大學圓滿落幕!本屆2019UIA-霍普杯國際大學生建筑設計競賽邀請到十余位國內外知名建筑師、建筑教育家擔任評委,經過多輪評圖,最終為這項持續一年的競賽落槌定音。
▲大賽評審團
▲大賽現場
◆◆◆
競賽回顧
獲獎作品
◆◆◆
設計說明
設計的思路來源于南宋畫家米友仁的《瀟湘奇觀圖》局部——作者僅僅用水墨就描繪出了江南地區的煙雨的景象,人與自然環境在朦朧的空間中和諧相處,空間被煙雨模糊了界限。在日益發達的都市化的今天,人類與自然環境越來越疏遠,我們越來越難以尋覓這樣的江南景象,于是我們希望通過建筑的手段來重新實現畫中的景象。
The idea of the design comes from the part of Xiaoxiang Wonderful View by Mi Youren,a painter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The author describes the smoke and rain scene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with ink only.People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live in harmony in the hazy space,and the space is blurred by the smoke and rain.In the increasingly developed urbanization today,human beings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re more and more alienated,and it is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for us to find such a scene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Therefore,we hope to re-realize the scenein the painting by means of architecture.
◆◆◆
評委點評
2019UIA-霍普杯國際大學生建筑設計競賽評委會主席貝娜蒂塔·塔格利亞布點評一等獎作品《霧隱瀟湘》Living in Fog:
該作品靈感來源于北宋畫家米友仁的《瀟湘奇觀圖》,整幅畫中完全運用水墨來表現云和霧。由此,這個位于湖南省安化縣的建筑設計作品,試圖運用建筑的方法表現出畫意。
本作品致力于將連接人與自然環境的全新紐帶象征化。(這個建筑)由一系列非常有詩意和創意的構造網支撐著古法樣式的坡屋頂,從而獲得全新的公共空間。多種多樣的活動可以在水邊進行,人與自然的紐帶將重新被建立。
這個想法十分獨特,結構設計非常新穎,評審團充分感受了到它的魅力。
▲一等獎作品:《霧隱瀟湘》吳若愚、張小可、劉瑤佳、辛志遠
獲獎采訪
Q:首先恭喜劉同學榮獲2019UIA-霍普杯國際大學生建筑設計競賽一等獎,可以先分享一下這次獲獎的作品嗎?
A:本次競賽作品來自于學長的畢業設計——茶文化館,選址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
▲from Yaojia Liu
設計過程中,團隊遇到了很多困難。由于方案已經超出了常規的營建體系,很多問題難以解決,作為課程設計在初期并不被大家看好。但我們并沒有放棄這一想法……
我們通過廣泛地查閱資料去探討實現它的可能性,畢設結題后兩個月的時間里都不斷去打磨推敲。最終在老師的鼓勵支持下,我們完成了這份作品。
感謝吳若愚學長的奇思妙想,張宇老師和范悅老師的指導,張小可同學和辛志遠同學為這個作品的起早貪黑,以及身邊很多同學的鼓勵與支持,真的非常感謝。
▲一等獎作品:《霧隱瀟湘》吳若愚、張小可、劉瑤佳、辛志遠
Q:你們為什么想到選擇以《瀟湘奇觀圖》為切入點來做項目?
A:中國人對江南煙雨都有一種懷舊和偏好,那里煙雨朦朧的景象是在現代都市中難以尋覓的,這讓我們感觸頗深。在實地考察時,作者首先非常靈動抓住了“煙雨”這一特征要素,將其轉譯入作品中。之后重新梳理方案與當地交通、場地人流和生活方式等的關系,讓其具有更好的在地性。
▲from Yaojia Liu
Q:想問一下關于你的獲獎團隊,有什么故事嘛?
A:這個團隊的組員縱穿三個年級,橫跨祖國大江南北,是個很有意思的組合。大家因為從小生長的環境不同,文化不同,設計風格也不同,讓幾個北方漢紙(不是)做這樣一個江南水鄉風情的設計還是很有挑戰的,好在吳學長挑起了設計的大梁。
Q:在做這個項目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生什么打破常規的事情?
A:作品中,網的利用是最關鍵的。它們作為建筑的主體結構,架起帶有傳統特色的屋頂。細密的網一方面讓視線通透,表達對周邊古建風貌的尊重,另一方面也營造出了云煙的意向,遠看仿佛古村隱入煙雨之中。
▲一等獎作品:《霧隱瀟湘》吳若愚、張小可、劉瑤佳、辛志遠
Q:平時就很關注UIA-霍普杯的獎項嗎,參加此次競賽的契機是什么呢?
A:霍普杯可以說是許多建筑學生的一個夢想,從大一入學開始就聽學長學姐科普了國內的建筑學競賽,以及最具權威性的霍普杯,當然那個時候根本不敢想象自己四年后會拿到這個競賽的一等獎。每年的霍普杯的一等獎作品都會關注的,感覺自己和這些大神們有很大的距離,還是要繼續努力。
Q:對于此次獲獎有什么想說的嗎?
A:這次獲獎真的是連驚喜帶驚嚇。“事發”當晚,正躺在床上玩手機的我,收到了學長轉發來的推送,抱著在一列表格中找自己名字的想法往下拉,然后就看到了放大加粗的“大連理工大學”,當時還是有點當機的,放下手機就睡了。直到第二天早上收到了微信消息轟炸,看到了朋友圈里老師同學的轉發祝賀,才開始感覺有點飄。
飄完之后又覺得慚愧有二,一是自己對項目的付出不多,這個獎受之有愧;二是很多作品實力都非常強,我們還有很多不足。
Q:關于獲獎原因有什么看法?
A:隨著我國實力的增強,在國際上的也越來越有話語權,很多國外的設計師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樣對古典樣式的提煉可能更吸引評委老師吧。
▲from Yaojia Liu
Q:你對參加霍普杯競賽的同學有什么建議呢?
A: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多參加一些這樣的競賽,對出國和保研都很重要。但是千萬不要透支自己的身體,適度包宿。
Q:對于申請、競賽有沒有什么分享呢?
A:我的錄取專業原本是城鄉規劃,因為準備去德國留學,而規劃地域性又較強,所以大二轉專業到了建筑。之后開始學習德語,德語太難,而且建筑學很忙時間不夠,又因為不知道那邊究竟是怎樣的情況,動力不足,于是又申請了德國的交換,發現這個新環境很適合自己,下定決心一定要出國讀研,如果沒有交換的經歷的話,估計自己一偷懶就選擇保研了。
Q:可以講講你之后對自己的規劃嗎,申請方面以及工作方面是繼續本專業的工作或者創業?
A:目前當然是準備出國留學啦,繼續當一只禿頭的畫圖狗。至于研究生畢業之后是讀博還是工作還要看我在研究生期間的心境變化,人是會變的嘛,時代也在變,給自己制定一個大概的發展方向便可,隨時調整。
一件事的順利完成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即使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會有很多外來的不確定因素讓我們功虧一簣,如果凡事看得太重并且規劃的過于細致就很容易遭到破壞,久而久之人會變得抑郁,覺得自己怎么做什么事都不順。如果抱著“船到橋頭自然直”的心態,卻時常能收獲意料之外的驚喜。
▲from Yaojia Liu
最后非常感謝劉同學能接受RAC的采訪,也再次衷心的祝賀在此次競賽中獲得頭獎的好成績!也希望我們的同學們能夠在以后的競賽中繼續創造輝煌~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zhuanlan.zhihu.com/p/90655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