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人類生活的框架。它為我們提供棲身之所和歸屬感,并將我們連接到外部世界,這可能是其它空間塑造學科所無法做到的。”——謝莉·麥克納馬拉
“我們行業的核心在于發自內心地相信建筑至關重要,這是人類發明的一種文化空間現象。”——伊馮·法雷爾
伊馮·法雷爾與謝莉·麥克納馬拉
“建筑堪稱地球上最復雜、最重要的文化活動之一,”法雷爾說,“能成為一名建筑師榮幸之至。贏得這個獎項,更是對我們建筑信念的極大認可,謝謝大家給予我們此項殊榮。”
2020年3月3日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凱悅基金會主席湯姆士·普利茲克正式宣布,來自愛爾蘭都柏林的伊馮·法雷爾和謝莉·麥克納馬拉榮獲2020年度普利茲克建筑獎。該獎項由凱悅基金會贊助,是國際上公認的建筑界最高榮譽。
“為了表彰她們對待建筑及創作方式永不妥協的敬業實踐,對合作的堅韌信念,對同行的慷慨分享——尤其是在2018年威尼斯雙年展等活動中的表現,為了她們對追求卓越建筑的長久承諾,對環境擔負責任的創作態度,她們具備國際化的視野,同時對各個項目地點的獨特性兼收并蓄……綜上所述因由,未及悉數概括,我們將2020年普利茲克建筑獎授予伊馮·法雷爾和謝莉·麥克納馬拉。”2020年度評委會的評審辭中這樣寫道。
“在我們這類行業的種種思潮中,我們不斷致力于尋求一個立足之地,在我們工作的每個地點和氛圍能夠踐行這樣的價值觀——例如人文、匠藝、慷慨和文化連接。為此,我們為自己本身、我們的從業實踐以及我們多年來努力創造的作品能夠被授予這一殊榮而感到無比喜悅。”麥克納馬拉說,“對于那些信任我們并讓我們的建筑設計得以實現的客戶,這個獎項也是對他們的抱負和遠見的絕佳認可。”
“我們正在一個巨大的范疇內影響著這個脆弱的地球,因此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承擔著沉甸甸的責任。如果我們從大自然中索取資源,就需要有所回饋。”
兩位建筑師來自愛爾蘭,一個山脈綿延、懸崖遍布的島國,她們因而得以培養出對每個地方的地形地貌、氣候變遷和自然環境的敏銳感覺。她們的建筑設計始終保持著豐富的用意,但又很適度,優化了城市并增加可持續性發展來回饋當地的需求。利馬工程技術大學的校園(秘魯利馬,2015年)位于一個充滿挑戰性的地點,一側是陷在深谷里的高速公路,而另一側毗鄰居民區。她們的設計成果是一棟垂直布局的退臺式建筑,同時與地形和氣候的要求相呼應。其中的開放空間旨在自然引入來自海洋的清涼微風,并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空調的需求。
利馬工程技術大學校園,2015秘魯利馬
圖片來源:Iwan Baan
利馬工程技術大學坐落于一個極具高難度的建筑場地,一座充滿縱向元素的多層建筑拔地而起,靈感正是源自這座城市的懸崖峭壁。“建筑北側成為一面‘新懸崖’,而南側則以層疊花園和開放空間為特色,試圖與該地區較為低矮的城市住宅體量相融合。”
圖片來源:Iwan Baan
圖片來源:Iwan Baan
建筑師們用未經修飾的混凝土原始肌理呈現建筑的力量感,有人聯想到粗野主義。建筑結構與建筑空間共同構成新的循環景觀。剖面設計在整座建筑中不知不覺創造出大量自然而然的人性化聚集空間。
圖片來源:Iwan Baan
較大的體量區域貼近地面,教學、行政區域和教師的辦公室在更高樓層交錯分布。靠近屋頂的上層空間是圖書館,城市和大海的全景在此盡收眼底。統而言之,這是一座以垂直的縱向形態為獨到特色的校園建筑,與當地的溫帶氣候環境相得益彰,也對秘魯的地形條件與城市傳統有所借鑒。
圖片來源:Iwan Baan
在財政部辦公樓(愛爾蘭都柏林,2009年)的設計中,她們選用本地石灰石制作的厚板,為建筑物賦予了力量感。凹入或與立面齊平的窗戶,其下方均設有格柵,使得新鮮空氣能夠在整個建筑物中流通。建筑物在各個立面均有開窗并非這座城市建筑的典型風格,能夠提供全景視野。
財政部辦公樓,2009愛爾蘭都柏林
圖片來源:Dennis Gilbert
“新建筑遵從都柏林的一種建筑傳統,在這里,重要建筑與整個城市街景的交界處都達成一種大小比例上的顯著轉換。”
圖片來源:格拉夫頓建筑事務所
圖片來源:Dennis Gilbert
項目位于都柏林市中心一個頗具挑戰性的地區,由圣史蒂芬綠地公園、胡格諾教派墓地和18世紀喬治亞風格的街道風貌構成了這一區域的城市語境。精挑細選的材料賦予建筑優雅而堅固的質感,特別是手工制作的青銅大門和愛爾蘭本地石灰巖的外觀設計。建筑物在各個立面均有開窗,不僅能夠提供全景視野,也可借由各個窗口改善光照條件,從而將室內外空間連接起來。
兩位建筑師向來注重建筑內部和外部之間的對話,這一特點體現在公共空間和私人空間的交融以及富有深意的建材選擇和建材完整性上。法雷爾解釋道:“我們在工作中要做到的,是了解各個群體的不同公民意識,并嘗試找到一種架構來應對其中的相互重疊,從而加強彼此之間的關聯。”博科尼大學(意大利米蘭,2008年)在居住者和生機勃勃的城市之間建立起社區,社區通過首層的公共空間延伸至室內,其上方懸挑的頂篷又突破了校園的垂直立面,讓路人與學生之間產生互動。圖盧茲第一大學經濟學院(法國圖盧茲,2019年)用混凝土和從附近伊塞奧湖采來的石頭作為外立面覆蓋。它的磚砌支撐、坡道和庭院象征著這座城市密布的橋梁、磚墻、步道和石塔。北國王街住宅項目(愛爾蘭都柏林,2000年)有意規避了外部設計元素,以此與相鄰倉庫的克制感產生呼應。
博科尼大學,2008意大利米蘭
圖片來源:Federico Brunetti
坐擁一處完整的城市街區,建筑師們以縱向取代橫向,打造出一個感覺更像是由樓閣庭院組成的校園,寬敞多樣的開放空間引發更多自然發生的相遇與交流,建筑從內部營造出一種社區的感覺,輕松自在地置身于所處的城市之中。
圖片來源:Federico Brunetti
作為2008世界建筑節年度建筑大獎作品,這一巨型石材幕墻建筑可被劃為三個不同的部分:容納著令人矚目的大禮堂和其它區域的下沉空間;位于首層的流動空間;以及承載更多功能性的“懸浮式”體塊。大禮堂占據了主立面,并提供了一種象征性的存在感。大面積通透元素和多重景觀的運用意在使光線充溢整座建筑,路人也將被吸引到室內空間的生活情境中。
圖片來源:Alexandre Soria
圖盧茲第一大學經濟學院,2019法國圖盧茲
圖片來源:Dennis Gilbert
圖盧茲第一大學經濟學院位于加龍運河的一處轉彎,依建筑師的解讀,這座地上七層地下兩層的新建筑,“扶壁、墻體、坡道、酷炫神秘的內飾、回廊和庭院.....這些是重新詮釋的圖盧茲元素的整合。”
圖片來源:Dennis Gilbert
為提供舒適宜人的研究和教學場所,建筑從辦公室到研討室再到露臺的每個空間,都可以最大限度地引入新鮮空氣和自然采光,并充分保證通風效果。這使她們能夠以立面充當“深墻”,而幾乎不用留出窗口,來布置更大的建筑體量,控制光線陰影的明暗變化。
圖片來源:Dennis Gilbert
“伊馮·法雷爾和謝莉·麥克納馬拉之間的合作反映了彼此對等的同業伙伴之間真正的心靈相通。”普利茲克先生表示,“她們的建筑作品展現出令人難以置信的力量,在各個方面都與本地情境密切相關,對每項委托做出差異化響應的同時,保持了作品的真誠,并通過責任感和對社區的關注超預期滿足了建筑所在地的要求。”
法雷爾和麥克納馬拉是比例運用的大師,在宏大的建筑物中也能以人的比例保持與環境的親密感。“她們努力、并且相當成功地幫助我們所有人去克服有可能演化為人類社會的嚴重問題。”評審委員會主席斯蒂芬·布雷耶法官解釋道,“也就是說,目前全球半數以上人口居住在城市環境中,而其中許多人負擔不起奢華享受,那么我們該如何建設住房和工作場所呢?”索爾斯蒂斯藝術中心(愛爾蘭納文,2007年)波浪形的劇場地面讓觀眾和表演者之間形成了物理空間的親和貼近。位于帕萊索的礦業電信學院集團(法國巴黎,2019年)項目,開放空間、窗戶、玻璃幕墻和開放式天花板的大量運用讓自然光漏過房間前的走廊,令人們感覺光線穿透了樓宇內部大大小小相互交錯的各種空間。
麥克納馬拉指出:“建筑是人類生活的框架。它為我們提供棲身之所和歸屬感,并將我們連接到外部世界,這可能是其它空間塑造學科所無法做到的。”法雷爾補充說:“我們行業的核心在于發自內心地相信建筑至關重要,這是人類發明的一種文化空間現象。”
兩人于1978年在都柏林建立了格拉夫頓建筑事務所(Grafton Architects),并一直在那里居住和從業。短短40年間,她們已經在愛爾蘭、英國、法國、意大利和秘魯等地完成了近40個項目。
法雷爾和麥克納馬拉是普利茲克獎的第47位和第48位獲獎者,也是首次獲獎的愛爾蘭建筑師。
評審辭
伊馮·法雷爾和謝莉·麥克納馬拉在建筑行業并肩合作已達40年之久,她們的風格清晰地反映了普利茲克獎的宗旨:以所有的建筑作品致敬建筑藝術,為人類社會做出持續貢獻。
1978年,她們在愛爾蘭都柏林市共同創立了格拉夫頓建筑事務所(Grafton Architects),數十年如一日堅定不移地追求最高的建筑質量——為了將要建造的特定地點,為了其中所需容納的功能,特別是為了那些將居住和使用建筑物和空間的人。她們的全部作品包含大量的教育類建筑、住房項目以及文化和公共機構。作為傳統上(并且至今仍是)以男性為主導的職業領域中的先驅,她們在開創出模范性的專業道路的同時,也為其他人點亮了一盞明燈。
她們的許多建筑作品都建在她們的祖國愛爾蘭,但是通過參與競標,她們也贏得了意大利、法國和秘魯等世界其它地方的重大項目。通過研究獲得對建筑地點的深邃理解,憑借敏銳的洞悉力、開放而又總是充滿好奇心的探索精神以及對文化和氛圍的深刻尊重,法雷爾和麥克納馬拉能夠讓自己的建筑作品對周邊環境乃至整個城市做出最恰如其分的回饋,同時仍然保持新鮮感和現代感。對“場所精神”的深刻理解,意味著她們的作品能夠提升和改善當地社區的境況。她們的建筑就像一個個“好鄰居”,力求能做出超越建筑邊界本身的貢獻,因而使城市的運轉更加良好。她們在都柏林的北國王街住宅(愛爾蘭都柏林,2000年)就是一個例子:項目中設立了一個內部庭院,并在繁忙的街市旁營造了一處受人歡迎的休閑地帶。
她們對于建筑的態度永遠是誠實的,從大型結構到最小的細節,無不展示了她們對設計和建造過程的理解。在這些細節上,即便是預算適中的建筑項目,依然能夠創造出巨大的影響力。例如,愛爾蘭城市研究院(愛爾蘭都柏林,2002年)采用了建筑師稱之為“工藝表皮”的技術,通過改變建材選擇,根據開口、折疊、對遮蔽的需要以及其它方面的考慮創造出一棟視覺上非常有趣味性的建筑。同時,她們還運用合乎常理、實踐良好的環保控制方法來營造高效和可持續的建筑。在都柏林一個特別敏感的地點——財政部辦公樓(愛爾蘭都柏林,2009年)的設計證明了她們在建材和建筑技術選擇方面的知識和關照:她們采用了手工精心制作的青銅欄桿和大門以及砂巖石灰石外立面。
愛爾蘭城市研究院,2000愛爾蘭都柏林
圖片來源:Ros Kavanagh
“如需以現實途徑解決當代城市問題,于孑然獨立的學者所秉持的學術傳統與跨學科合作的迫切需要之間探求一種平衡”。
圖片來源:Ros Kavanagh
都柏林大學愛爾蘭城市研究院位于整個校園建筑群的邊緣,陶瓦、紅磚和花崗巖基座構成了這座可持續建筑的“工藝表皮”,材質的對比變化營造出整座建筑的視覺趣味。建筑首層為兩層通高,由實驗室和研究室組成,從東西方向上的分層來看,上層的天窗朝向西北整齊排布,形成一組對比鮮明的窗格,產生了令人驚嘆而有趣的空間復雜性。
圖片來源:Ros Kavanagh
兩位建筑師非常嫻熟地成功應對了規模迥異的設計項目——從大型機構建筑到面積僅100多平方米的房屋。無需華麗或浮夸的手法,在適當的時候,她們會建造具有紀念意義的建筑,但是即便如此,她們也會進行分區和細化,形成更為私人的空間,在建筑物內部營造社區氛圍。在她們的大型建筑設計中,例如秘魯利馬的工程技術大學校園(秘魯利馬,2015年)或博科尼大學(意大利米蘭,2008年),她們通過不同維度大小的空間和體量的組合,創造了最佳人體比例。她們創造了建筑物與周圍環境的對話,讓人們對建筑作品和所在地獲得全新的欣賞視角。
作為她們一貫的風格,兩位建筑師對如何設計建筑物的復雜分區了如指掌,以至于景觀能夠將深層內部空間與更宏大的外部空間連接起來,讓自然光可以穿透進來激活建筑物深處的內部空間。通常來自天窗或高層窗戶的光線會貫穿建筑物的整個內部空間,提供了溫暖和視覺的欣賞效果,幫助居住者能在其中輕松確定自己的方位,并提供與外部空間的必要連接。
為了表彰她們對待建筑及創作方式永不妥協的敬業實踐,對合作的堅韌信念,對同行的慷慨分享——尤其是在2018年威尼斯雙年展等活動中的表現,為了她們對追求卓越建筑的長久承諾,對環境擔負責任的創作態度,她們具備國際化的視野,同時對各個項目地點的獨特性兼收并蓄……綜上所述因由,未及悉數概括,我們把2020年普利茲克建筑獎授予伊馮·法雷爾和謝莉·麥克納馬拉。
“我們認為建筑師是空間創造者,而不是物體創造者。我們如何構建那種讓人們感到安好的空間,讓人們感到愉悅,讓他們獲得尊嚴感,方位感,歸屬感和與他人的關聯感。”
獲獎者簡介
伊馮·法雷爾(1951)與謝莉·麥克納馬拉(1952)相識于校園時代,彼時兩人都就讀于都柏林大學(UCD)建筑學院,師從新晉加入的理性主義建筑師們,力圖挑戰學術機構固有的思想與文化。1976年畢業時,兩人雙雙獲得留校任教的難得機會,她們在UCD執教直至2006年,并于2015年被聘為客座教授。“于我們而言,教學始終是一種平行現實,”法雷爾評論道,“這是我們嘗試提取經驗,并將其饋贈給未來世代的方式,讓他們隨著文化的發展人盡其才。因此,教學是一項雙向的工作,我們在向學生學習,同時希望學生也能從我們身上有所獲益。”
1978年,法雷爾和麥克納馬拉與其他三位同仁聯合創立了格拉夫頓建筑事務所(Grafton Architects),名稱取自最初辦公室所在的街道,意在優先體現一方處所,而非一群個體。其重要的建筑作品包括北國王街住宅(愛爾蘭都柏林,2000年),都柏林大學愛爾蘭城市研究院(愛爾蘭都柏林,2002年),索爾斯蒂斯藝術中心(愛爾蘭納文,2007年),洛雷托社區學校(愛爾蘭米爾福德,2006年),財政部辦公樓(愛爾蘭都柏林,2009年),以及利默里克大學醫學院(愛爾蘭利默里克,2012年)等。
洛雷托社區學校,2006愛爾蘭米爾福德
圖片來源:Ros Kavanagh
“光線和空氣被自然卷入層層起伏的波紋之間”
圖片來源:Ros Kavanagh
格拉夫頓建筑事務所的作品中經常運用引入自然光線令空間充滿生機,反映時間的流逝,并將室內外相連接。由四大主體部分構成——科技翼樓圍繞著一個餐飲/集會區域而建,另有教學樓和運動場館。建筑起伏的鍍鋅板屋頂與當地引人入勝的坡地景觀遙相呼應。不同的翼樓呈風車狀圍合布置,創造出多個猶如“房間”的室外避風港,大大小小體量不一的教學區設計便于獲取來自不同方向的采光。
圖片來源:Ros Kavanagh
利默里克大學醫學院,2012愛爾蘭利默里克
圖片來源:Dennis Gilbert
利默里克大學坐落于香農河的兩岸,醫學院屬于學校向北持續擴建的一部分。新建筑與老校區通過一座步行橋相互連接,包括三座同樣由格拉夫頓建筑事務所設計的紅磚公寓,和一處即將成為新地標的開放式公共空間。
圖片來源:Dennis Gilbert
石灰巖外墻參照了當地的天然材料,“根據朝向、光照、風雨天氣和公共活動的特點而進行交叉合攏、輪廓成型、分層堆積的設計。”這座四層建筑設有一個兩層通高的中庭和一個寬敞的開放式樓梯,讓使用者可以縱覽上下所有的樓層。
圖片來源:Dennis Gilbert
回顧童年時代,麥克納馬拉追憶道:“我的建筑興趣的啟蒙源自孩提時代一次去利默里克拜訪姨母的經歷。這是一棟十八世紀的巨宅,坐落在一個優美的主街區,姨父在一樓經營藥房,用一排精致的桃花心木鋪陳襯護,而姨母利用門廳上方的一個房間開辦了一所小型蒙臺梭利學校。這喚醒了我對房子的認知好奇,我至今清晰地記得空間和光線帶來的感覺,這對我而言絕對是一個啟示。”
法雷爾分享道:“我兒時最初的記憶之一就是躺在家里的小型三角鋼琴下面,仰靠著地板上的墊子。當母親在我上方彈起鋼琴,我記得這件胡桃木樂器下充滿音樂旋律的美妙空間已經刻入我的意識里。我在愛爾蘭奧法利郡的塔拉莫爾長大——一座由錯落的街道和廣場、石頭搭起的倉庫、精心建造的房屋和一條運河組成的小鎮,水道在風景中剪出一條奇妙的弧線。每到春天,城郊的一片橡樹林里有漫天遍野的風信子。大自然感覺如此親近,觸手可及。”
五位最初的合伙人中,只有法雷爾和麥克納馬拉堅持留了下來。25年后,她們迎來了第一個愛爾蘭本土以外的國際委托項目——位于米蘭的博科尼大學(意大利米蘭,2008年),并以此榮獲2008年于巴塞羅那舉辦的首屆世界建筑節(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的年度建筑大獎。隨后其它國際項目也接踵而至,贏得了建筑界的一致好評。利馬工程技術大學的校園設計項目(秘魯利馬,2015年)被英國皇家建筑師學會(RIBA)授予2016年首度創立的RIBA國際獎。礦業與電信學院集團(法國巴黎,2019年)和圖盧茲第一大學經濟學院(法國圖盧茲,2019年)已于近期竣工。
金斯頓大學學習中心,2019英國金斯頓泰晤士河畔
圖片來源:Dennis Gilbert
“大學項目是城市的縮影,這里包含三個層面——管理者和專業人才、教學設施,而后即城市。”
圖片來源:Ed Reeves
聯排建筑包括一個學習資源中心、舞蹈室、帶頂棚的庭院和咖啡館,并與校園地塊前方的城市景觀新規劃共同開發。六層建筑內部采用開放式布局,由形成建筑立面的石頭柱廊統一包圍。建筑內部由多個彼此連通的寬敞大廳構成,相互重疊交織的兩層和三層空間穿插其中。入口大堂幾乎通高至建筑屋頂,樓梯仿佛懸吊于地板之間,形成雕塑般的藝術質感,并同時將建筑各層緊密編織在一起。
圖片來源:Ed Reeves
她們同屬愛爾蘭皇家建筑師學會會員和英國皇家建筑師學會資深榮譽會員。此前,她們曾擔任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的丹下健三教席(2010年)和耶魯大學的路易斯·康教席(2011年),曾在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和門德里西奧建筑學院任教,并游歷全球高校,展開國際演講。
格拉夫頓建筑事務所以“建筑成為新地理”為主題的參展作品曾獲得2012年威尼斯建筑雙年展銀獅獎。法雷爾與麥克納馬拉共同擔任2018年第16屆威尼斯雙年展策展人,并提出主題概念“自由空間”。她們分別于2019年和2020年獲得愛爾蘭皇家建筑師學會頒發的RIAI詹姆斯·岡東終身成就獎和英國皇家建筑師學會授予的RIBA皇家建筑金獎。
其他在建項目
礦業與電信學院集團,法國巴黎
圖片來源:Alexandre Soria
圖片來源:Alexandre Soria
圖片來源:Alexandre Soria
這座占地面積46,200平方米的建筑位于帕萊索,是礦業與電信學院集團、巴黎高等電信學院和南巴黎電信學院的總部,服務于學者、教授和學生群體組成的社區。開放空間、窗戶、玻璃幕墻和開放式天花板的大量運用讓自然光漏過房間前的走廊,令人感覺這些光線穿透了樓宇內部大大小小相互交錯的各種空間,在五個庭院和四方院構成的連廊區域自由流動。“總體規劃提出街道、廣場和林蔭大道的設想,將景觀與生態詩意地融為一體,因為教育機構理當擁有草坪、四方院、回廊和庭院,這意味著對重要傳統的承襲延續。”
帕內爾廣場文化中心、城市圖書館,愛爾蘭都柏林
圖片來源:格拉夫頓建筑事務所
圖片來源:格拉夫頓建筑事務所
“讓18世紀的精美老房子煥然新生,經過翻修改造的房間比例勻稱,同時也創造出屬于21世紀顯著風格的擴建區,以一種令人激動的方式將歷史與現代感交織融合。”
圖片來源:格拉夫頓建筑事務所
圖片來源:格拉夫頓建筑事務所
圖書館將設在位于帕內爾廣場23-28號六座歷經修復的喬治亞風格的建筑群中,原址均為地上四層并帶有地下室;另外兩座則位于20-21號。此外,建筑后方將延展出一片新天地。新圖書館這座層次分明的多層建筑設有超大的開口,讓光線能照進所有區域。除傳統圖書館的功能外,新館還將擁有數字化館藏,并配備音樂中心、工作區、休閑區、展覽空間、會議設施和咖啡館,以鼓勵各個年齡段的使用者在此學習、探索、合作和交流。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英國倫敦
圖片來源:格拉夫頓建筑事務所
圖片來源:格拉夫頓建筑事務所
圖片來源:格拉夫頓建筑事務所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www.cafa.com.cn/cn/news/details/8327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