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文創產品就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所謂“文創”其實就是文化+創意,是依靠創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賦,借助于現代科技手段對文化資源、文化用品進行創造與提升,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而產出的高附加值產品。
很多人熟知文創產品是從臺北故宮的“朕知道了”膠帶,繼而爆火的北京故宮文創,更是給文創熱添了一把火。從趵突泉、大明湖的文創產品,到人盡皆知的故宮口紅,再到已經啟動的平陰玫瑰文創產品創意大賽,濟南這個古老的城市,也正逐漸走向文創的大發展、大繁榮時代。
文創產品的走紅源于博物館文創
文創走入大多數人的視線,其實是2013年臺北故宮的“朕知道了”膠帶的問世,這個看上去簡簡單單的膠帶,卻火遍了海峽兩岸,讓很多人在了解歷史的背后,也看到了原來文化產品也可以這樣做,讓博物館文創擺脫了“旅游紀念品”簡單粗暴的大帽子。
其實,很多人并不知道,臺北故宮的文創開發是從2000年左右就開始發力了。當時,世界知名的設計公司阿萊西在全球做了許多活潑生動的藝術紀念品,激發了臺北故宮的靈感,他們開始棄仿真,求創意,向全球征集創意,通過合作、授權進行運營,主要在“宮內”售賣的文創產品實現了營業額翻倍,這也讓其看到了文創產品的潛力。
而在大陸比較早進行文創產品開發的則是上海博物館,2015年,他們的淘寶店正式開張,共挑選了5大類25個品種共計130余件商品作為第一批上架的文創產品,包括收藏禮品、文化用品、家居潮品、時尚服飾、專題書籍等。這些商品的紋飾、造型100%源自上博藏品,都是上博實體店的暢銷產品。
隨后,北京故宮文創也開始展露頭角,前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經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在文創產品的開發上,北京故宮也借鑒了臺北故宮?!笔芘_北故宮“朕知道了”紙膠帶的啟示,故宮轉向了親民的“萌萌噠”路線,正式開啟了市場化之路,且一發不可收拾。此后故宮和互聯網巨頭聯手、多領域對外投資、多品牌跨界合作……不僅讓故宮文化逐漸飛入尋常百姓家,也讓故宮的商業生命力不斷綻放。
之后,蘇州博物館、陜西博物館、湖南博物館、敦煌莫高窟等一大批博物館開始經營自己的文創業務,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讓文創產品的發展進入新時代。
文創產品可以有更多地域文化標識
在博物館文創熱起來之后,城市文創緊隨其后,上海、北京、廈門、西安、大理、長沙等地都在地域文創方面展開了不少動作。
城市文創產品是以城市文化為代表的文創產品,目前在國內大多數此類文創產品都是以城市文化特點為創意,將傳統文化做出一個時尚的表達。讓更多的人了解這個城市,進而喜歡這個城市。
“長安來點”品牌創始人余灝在一次研討會上曾經表示,“長安來點”是以新中式點心為切入點,將古長安豐富歷史價值的東西融入到點心創作中。未來,長安來點將打造文化+旅游文創電商平臺,讓文創產品打上獨特的地域標識,讓更多人知道通過產品領略地域文化。
近年來,長沙在文創產品產品的開發上有很大的投入,也產出了喜人的果實,他們出臺了各種扶持政策,大力鼓勵文創產業園區建立。長沙現在有“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星城”“長沙798創意園區”、“湘江古鎮群”等文創街區與古鎮,長沙城里處處都有文創產品的蹤跡。據數據統計,2016年,長沙文化創意產業總產出2581.4億元,增加值為811.2億元,是經濟發展中最具活力的部分。
濟南文創正在起飛
這幾年,濟南文創發展也開始起飛,目前在濟南,包括省、市博物館,省、市圖書館、蘿卜桃子美學商店、洋貨兒濟南、初心文創等在內的單位、企業也走上了利用傳統文化資源發展文創產品的道路。其中,濟南市博物館作為全國92所文創開發試點單位之一,逐漸探索適合博物館體制、機制的運行模式,立足館藏文物特色,挖掘泉城文化底蘊,已推出了20個大類、100多個品種的文創產品,并在2017年中國(義烏)國際博覽會上榮獲工藝美術金獎、創新設計獎等4項大獎。2020年的春節前,趵突泉文創中心和大明湖文創中心分別開業,也標志著文旅融合之后,濟南的文創產品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3月20日,平陰玫瑰文創產品創意大賽正式啟動,面向全社會廣泛征集優秀的玫瑰創意設計作品,宣傳玫瑰文化,滿足大眾對豐富多樣文創產品的需求與期待,同時打造以獲獎作品為核心的文創產業鏈。記者注意到,此次文創產品創意大賽不拘一格,無論是專業還是非專業人士,只要有好的創意,好的設計都可以參賽,而參賽的主題也緊扣平陰玫瑰的主題,更增加了區域文化標識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