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蒙:第一個獲得日本金澤玻璃藝術大賞的中國人
發布時間:2020-04-12
閱讀量:26724次
她的玻璃作品
十分大膽打破常規
在傳統的玻璃工藝里
混合了假花假草假珍珠……
像一個個奇幻故事
杜蒙
85后北京女孩
玻璃藝術家
10年前她還只是個
對玻璃一竅不通的學渣
30歲卻成美國羅切斯特
理工大學的客座教授
也是第一個獲得
日本金澤玻璃藝術大賞的中國人
2016年杜蒙回到國內
堅定開始了一個獨立玻璃藝術家的創作
在中國做玻璃的圈子很小
業余做玻璃的大約百十來人
而全職投入的獨立玻璃職人
和藝術家可能不到20人
杜蒙是這少數中的少數
2010年她成為
美國羅切斯特理工大學
玻璃專業的第一個中國學生
30歲時成為該系的客座教授
2016年她獲得有“玻璃界奧斯卡”之稱的
日本金澤國際玻璃藝術大賞優秀獎
也是第一位獲得該獎的中國人
作為獨立藝術家
她的作品在中國美國日本
歐洲等地多次參與重要展覽
《從前有一個故事...》
2017玻璃綜合材料
《從前有一個故事...》
2017玻璃綜合材料
《等候覺醒》
2015玻璃櫻桃木茶
《高地回聲》
2015玻璃茶鐵銀箔
杜蒙的作品很有辨識度
她常大膽運用木材
石頭塑料茶紙
等各種不同材料與玻璃相結合
在作品中融入自己人生不同時期的所見所感
從挑玻璃料到塑型
吹玻璃反復回爐加熱
再吹修口最后進退火爐
在1000多度的高溫爐前
她全神貫注地和助手配合完成了作品
杜蒙在家中的臨時工作室
杜蒙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
就出生在老北京團結湖公園那一片
本科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視覺傳達專業
美國藝術家Dale Chihuly的玻璃雕塑
大學畢業后杜蒙去了美國,在舊金山的地方美術館看到了美國玻璃藝術家DaleChihuly的展覽,覺得很神奇。以前對玻璃的印象就停留在日常用品,那是她第一次見到有人用玻璃來做作品。經過那次好奇后,她就想正式去學玻璃。那會兒她的同學大多對數字媒體感興趣,但她卻是相反的,她唯獨喜歡特別樸實、特別拙的表現方法。
杜蒙本科畢業設計作品
剛開始到美國的杜蒙
因為對玻璃一無所知
并且語言也不好
甚至連本科大二的
小孩都會過來對她說
你這樣做是不對的
這對于畢業于國內頂級藝術院校的
杜蒙來說無疑是充滿大幾的
對于杜蒙來說那段時間
是特別折磨人有想法
但是又做不出來卻很痛苦
學習期間的杜蒙
有次野心勃勃地杜蒙
翻了個特別大的模子
灌蠟的時候才發現側面有個縫兒
滾燙的蠟潑出來的一瞬間灌進杜蒙的手套里
那晚她就哭著跪在地上鏟蠟
打掃折騰到凌晨三點多
早期作品
初期杜蒙的作品
做了很多小的人像
他們形象大多都閉著眼睛
低著頭有點不太愿意跟別人講話
每一個小人看上去都很青澀很稚嫩
這些作品也是當時杜蒙狀態的一種映射
第一年研究生念完后
杜蒙就覺得自己需要
休學一年去練習技術
《念》2012玻璃茶
休學期間她去
香港的學校待了一學期
當時那邊節奏比較慢
做一些很基礎的作品
慢慢找到了一些手感
也找回一些自信
研究生畢業展覽2013
研究生畢業創作
做了《白》《流動的風景》系列
《白》
2013玻璃、茶
當時做這個作品的時候
是因為杜蒙留學離開
一段時間再回北京
她覺得好多東西都變得很快
好多兒時的老街都拆了
就這種感受促使她想
做一些跟北京有關的作品
所以她決定做中國元素有關的作品
做了一雙玻璃的老北京小白鞋
讓她覺得有家的感覺
包括一些燕子
還有一些玻璃和
版畫的結合實驗
畢業展后杜蒙的作品
被老師和同學各種夸贊
那時候杜蒙得的想法就覺得
“我不能丟人,不能被別人瞧扁了”
《一日》
2016玻璃茶石土粉
《一日》
2016玻璃茶石土粉
《一日》那些長出來的枝枝丫丫
就像是她五年多在美國的
一個成長狀態前后花了
三年才完成
《高地回聲》
2015玻璃茶鐵銀箔
創作《高地回聲》時杜蒙
一共收集了12塊石頭
那時她所在住所的旁邊
有個公園叫高地公園
她一個月會挑一塊石頭回家
就這么認認真真挑選的攢了一年
同時那算時間她也一直在思考
如何通過技術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
慢慢地杜蒙就發現其實不需要
刻意用天花亂墜的技術
反而給自己制造難題
找到想法和技術的契合點更重要
杜蒙獲日本金澤國際玻璃藝術大賞優秀獎2016
《高地回聲》作品獲了2016年
日本金澤國際玻璃藝術大賞優秀獎
也是玻璃業內認可的一個重要獎項
這次獲獎對杜蒙而言也是一劑強心針
那會的杜蒙其實特別迷茫
周圍的人不停地在變
要么回國要么去別的城市
杜蒙覺得自己像是被剩下的就很焦慮
但這時這個獎就幫她走了出來了
幫助她去正視自己
作為一個藝術家的身份
或者說用玻璃這個材料講故事的人
《彼方,此地》
2017玻璃綜合材料織物銀箔
個展《彼方,此地》和這次新展的三個系列
都是2017到2018這個時期完成的
吹制都是在日本
鑄造的部分在浙江南潯
也是杜蒙第一次真正嘗試把
鑄造和吹制兩個方式結合到一起
《彼方,此地》概念手繪
《彼方,此地》展覽現場
《彼方,此地》取材是以前老北京
胡同里經常能聽到的哨鴿
比較有地域特質
剛回國的杜蒙
到了南潯的一個工廠
南潯的車間里光線很昏暗
通風也不好加熱后的
高溫蠟散發著刺鼻的道
真的是很讓人抑郁的環境
那段時間她白天在屋里睡覺
下午去車間等工人們下班了
再回到工作室自己工作到深夜
這種狀態下就總是懷疑自己
作品做不出來就特別焦慮
精神壓力特別大沒人知道她在干嗎
大家可能覺得她已經放棄了吧
后來慢慢適應了
也慶幸終于堅持下來沒有逃走
《你是否讀出了我的世界》
2017玻璃綜合材料銀箔
《你是否讀出了我的世界》就是
當時狀態的一個反應
起這個名字也是希望大家能通過作品讀懂杜蒙
《你是否讀出了我的世界》概念手繪
這系列她頭一次
用到了很多人造元素
塑料的假花假珍珠等等
其實很多事情看上去很真
實際是假的但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這個作品也是她回國之后
對生活的環境或者
周圍的人際關系
各種事情的一個反應
《只言片語》
2017玻璃綜合材料
《從前有一個故事...》
2017玻璃綜合材料
《從前有一個故事…》
2017玻璃綜合材料
杜蒙希望大家看到她的作品后
不光是覺得玻璃是個很好看的材料
也能感受到它背后的態度
杜蒙作為三位新銳藝術家之一
參與威尼斯的國際玻璃藝術論壇2018
2018年五月份杜蒙受邀去了
意大利威尼斯的穆拉諾島
參加一年一度的國際玻璃藝術論壇
很幸運的被選為三位新銳藝術家之一
那時演講完了之后杜蒙在河道邊上走
很多人就會過來說特別喜歡她的作品
那一刻杜蒙覺得這些年的堅持是值得的
不變初心
愿所有人都堅持自己的路
鳴謝:北京金杜藝術中心,上海玻璃博物館
部分照片攝影師:Elizabeth Torgerson-Lamark,徐徵明
照片所屬權歸作者本人
https://new.qq.com/rain/a/20220414A0986F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