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是世界平面設計日。廣州創意設計行業如何積極應對疫情影響,推動行業發展?創意大咖們如何用設計幫忙人們獲得更美好生活?
昨天上午,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廣州T.I.T創意產業園會議中心舉辦廣州市第90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創意設計產業復工復產專場)。廣州市工藝美術總公司副總經理王志華表示,面對疫情影響,工美公司堅定“跨界、融合、創新”的發展理念,積極應對疫情沖擊,助推廣州文旅市場恢復活力。
廣州市工藝美術總公司副總經理王志華
與非遺大師打造8款主題文創產品
為抗疫一線加油打氣
王志華介紹,工美公司著力搭建跨界合作平臺,推動傳統活化,近年已有不錯的成績。工美公司以中華老字號“第一福”品牌,分別與陳家祠、廣東粵劇院、永慶坊等文化單位和城市窗口開展合作,共開發文創產品超過300款,實現年均收入1000萬元。
疫情之下,工美公司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翟惠玲、廣彩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譚廣輝、手工打金省級非遺傳承人王永清等合作開發了8款抗疫主題文創產品,為抗疫一線加油打氣。
廣府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將于6-10月征集作品
王志華說,大數據顯示,大部分“爆款”產品具有文化、創意、美觀、實用等屬性,因此,文化創意要在內容上下功夫。
這要求,將傳統文化和創意設計進行深度融合,賦予產品人文屬性,并抓住消費升級的趨勢。疫情期間,工美公司與廣州創意產業協會等單位策劃第三屆“第一福”廣府文化創意設計大賽,挖掘廣州景點、人文街區、非遺項目的文化資源,將于今年6-10月,面向社會征集具有本土特色、文化內涵與實用價值的文創作品,讓文化融入生活,讓文化活起來。
大新工藝美術產業園將于今年下半年動工建設
王志華認為,渠道是文創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其關鍵在于線上線下的整合與創新。線下渠道升級的主要方式是增設線下體驗店,打造體驗式消費場景。線上渠道升級主要是借助互聯網,整合電商、直播、自媒體等資源,實現體驗與銷售、線上與線下聯動。
據悉,工美公司線下在白云山、永慶坊、白云機場等城市窗口設立文創體驗店,線上通過抖音、直播、非遺VR等形式,加大對文創產品的宣傳推廣,形成持續的傳播效應。疫情期間,工美公司積極推進廣州大新工藝美術產業園建設,打造廣州首個以工藝美術與文化創意為主題,集傳統活化、文創升級、產業融合于一體的產業園。園區計劃今年下半年動工建設,明年下半年開始運營。
“疫情的陰霾終將散去,文創的未來值得期待。希望我們共同努力,推動傳統工藝的活化利用和文創產業的轉型升級,展現傳統與現代融合發展的廣州城市新形象,助力廣州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文化中心。”他說。
統籌/廣州日報五號樓工作室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方晴、張姝泓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王燕、駱昌威
題圖:資料圖,非遺文創產品。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莫偉濃攝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陳雅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