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款”——水下救生產品設計
發布時間:2020-07-11
閱讀量:17453次
圖源:網絡
2020的高考生太難了...
年初因疫情導致開學、高考延期
等來了高考,卻又接連遭遇洪澇、地震災害
被迫解鎖各種交通工具-船、澡盆、鏟車
在這種情形下,水中救生產品設計
再一次得到人們的關注
so今天將分享9款水下救生產品設計
希望帶給大家更多的設計靈感~
01-Ploota救生衣
Ploota號稱世界上最小的救生衣,它是由傳感器控制的游泳安全裝置,被設計成一個項圈的造型,結構緊湊并可重復使用,僅重280克,只有普通泡沫救生衣1/50大小,占用空間比普通救生衣小50倍。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用戶可以佩戴它從事高強度的水上運動。與大多數救生衣只能在水面穿戴不一樣,Ploota可以在水下穿戴。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當你在游泳、浮潛或深海潛水需要返回水面時,可以觸發裝置,Ploota能自動在人的兩側肩部上方彈出兩個氣囊,項圈上的二氧化碳氣瓶瞬間給兩個氣囊充氣,將人迅速帶回水面,幾秒內就能完成整個過程。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02-落水救生臂章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03-Ahti X1智能救生衣
設計師:Mats L?nngren
它和一般的救生衣一樣會自行遇水膨脹及配備照明光等標準配備。不同之處是它內設GPS定位,一旦Ahti X1救生衣被打開,它將長時間地通過移動設備來偵查落水者和船只的位置,并且落水者的相關的數據如水量、跟船只的距離、船速和方向、風向、水溫都會向救援人員展示出來,增加救援行動的成功幾率。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04-O-Drone自動巡航智能救生圈
設計師:Jung Myeongha、Huh Woojong
O-Drone是一款可以遙控控制自動巡航到溺水者邊上的智能救生圈。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05-Purifier Lifeaver救生圈
設計師:He Yue、Wang Dading、Yuan Huaiyu
Purifier Lifesaver在浮力裝置中建立了凈化機制,讓不幸遇難這在大海中也可有淡水飲用。2018年紅點設計概念獎獲得者。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06-救生背包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07-HEXA救生設備
設計師:劉智仁,李智尚
HEXA是一種革命性的救生設備,可在海上使用。由于船舶事故的性質千差萬別,即使在接受了廣泛培訓的情況下,機組人員和乘客也避免不了驚慌的情緒。
對于這種時刻,船上人員只需將HEXA放入水中,接觸后它可自動激活。6個可充氣部分將自動充氣,使個人可以爬上船上或跳到安全位置。此外,RFID求救信號也將被觸發,方便救援隊定位。在吊艙中心內,用戶還可以找到食物,照明彈和救生衣等救生用品。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08-Air Rope救生通道
設計師:Juan Lee
Air Rope是一個圓柱形空心救生通道,它可以通過內置的氣泵將空氣注入一個配套的針織物外層,同時電動機和螺旋槳能夠產生強大的空氣流保證通道堅固穩定,而氣泵噴嘴采用的螺紋設計可以防止漏氣,保證了整個逃生系統的安全可靠。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整個通道直徑大小可以容納人們爬行通過,只要將兩端穩當地固定好,救援系統便可以展開緊急的搶險工作。此外,Air Rope的主體機身是由鋁合金制成,當救援結束后,將氣墊運輸通道排空放氣,折疊包裝并存放在其對應的儲納盒內,操作簡單方便,機動性十分靈活。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09-Jong 2020
設計師:Imran Othman
Jong 2020為救援人員提供了在災難情況下執行有效和安全任務所需的機動性,速度和易用性。使用時,只需拉動前部部件即可接合充氣系統。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10-救生船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你認為這些救生設計怎么樣
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WE ARE MORE PROFESSIONAL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