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使全球經濟遭受重創,文化產業能否經受住疫情的嚴峻考驗?未來變化趨勢以何種形式呈現?后疫情時代文化產業如何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在這一進程中,行業協會如何發揮優勢、引領行業砥礪前行?這些問題不僅關乎長遠發展戰略,更是亟待破題的當務之急。
為此,中國文化產業園區聯盟攜全國30個省市區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及相關單位發起“中國文化產業集合令”,創新舉辦中國文化產業園區聯盟線上峰會,中國出版傳媒商報作為支持媒體,以“聚焦中國文化產業力量,共議全球危機下中國文化產業危機與挑戰”為主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后疫情時期的創新與發展。
我們將陸續刊發相關協會文章,請大家關注!
后疫情時代,文化產業的發展存在著很多“不確定性”。中國文化產業園區聯盟主席、清大文產(北京)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李季從全球格局發展走向、政治產業文化領域國家未來競爭、世界產業技術發展制高點爭奪,以及未來30年文化產業“蝶變”等方面提出了文化行業從業者、研究者等,應承擔起用文化和產業重塑中國的世界形象和國家面貌的歷史使命,突破思維瓶頸、推進文化創新、開啟創新時代。
作為此次會議的主持人,武漢動漫協會會長、文化科技創新與文化產業促進聯盟副會長張敏對此次會議進行總結,他說各位嘉賓從多維度思考未來發展方向,從變化趨勢、行業變革、市場前景等多個方面,探討行業、企業如何化危為機、逆勢發展、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推進思路,為后疫情時代的文創產業創新發展帶來了深刻的思考、中肯的建議,內容豐富、各具特色,交流了經驗成果,凝聚了行業共識,傳遞了信心力量。疫情危局已然過去,文創困局仍在延續,行業突圍亟待破局,變革方能重整格局。
做好企業“娘家人” 創新服務模式
疫情期間,各地文創協會迅速行動,主動作為,宣傳引導,聚力戰疫,舉行公益設計大賽,開展線上公益培訓,有效推動行業戰疫復工復產。處在疫情核心區的湖北省文化產業商會積極創新工作模式,開展線上直播,整合優勢資源,深入企業指導;武漢動漫協會也提高站位、發揮優勢、創新思路、主動作為。甘肅省文化產業協會強化知識賦能,創辦公益大講堂助力會員。廣州創意產業協會最早聯動武漢設計行業,共同開展“戰疫公益宣傳設計全球征集活動”。張敏在點評時談到:“行業企業的這種互助現象不是權宜之計、應景應時之策,是向多元化、深層次共享合作發展的必然要求和現實選擇。”
發力新增長方式 以新經濟思維發展文創產業園
疫情給產業園區經濟和企業帶來了許多不確定性和挑戰,但同時也蘊含著新的商業機遇和市場前景。以德必集團為例,通過技術創新推動服務升級,創新組織優化運營機制,中國文化產業園區聯盟輪值主席、上海德必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賈波談到了文創產業園的四點變化:定位差異、內容更新、區域降維、服務至上。他強調,園區運營必將向著智能化、生態化、數字化加快邁進。湖南省瀏陽市文化產業園管委會主任高志談到了園區發展理念、政策和品牌缺一不可。
突出地域特色 發揮資源整合和服務平臺作用
各地協會立足和服務于當地企業,深挖地方特色是一項重要工作發力點。上海市創意產業協會激活上海紅色檔案,打造“紅色文創產業促進中心”,擦亮上海紅色地標。昆明文化創意產業協會聚焦地域文化,持續打造中國(云南)世博·金茶花文創設計大賽,助力民族文化“走出去”。湖南岳陽市文化產業協會以“活動平臺+企業品牌+傳播體系”的活動模式服務鄉村振興。總的來說,后疫情時代協會工作重點突出,應持續打造品牌活動、做好政企溝通橋梁。
文創“下沉” 跨界融合破局產業發展
2020年文化與旅游、科技、互聯網融合將推動出現更多的新業態、新模式。例如,廣州創意產業協會將文創與數字化技術結合,推動創意設計大賽,協助廣州文化旅游產業產品提升。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產業協會引導傳統業態與數字技術融合發展,推動文旅科技融合。山西太原市文化產業協會利用協會融媒體傳播矩陣優勢,為旅游景區復工復產助力。山東省文化創意設計行業協會打造集創意、孵化和資源整合于一體的協會基地,推出“2035創意鄉村工程”概念。
正如張敏所說,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創新、融合、賦能、共贏”,聯盟的使命、協會的職責永遠在路上。
編 輯:惟 一
監 制:春 蕾、四 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