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賽介紹
由國內領先的高新技術企業深圳市樂福衡器有限公司、深圳市龍崗區工業設計協會、國內專業設計院校攜手發起,面向全國工業設計精英及團體征集作品。大賽由國內外頂級專家、資深設計總監擔任評委,三輪嚴格評選,確保優秀作品脫穎而出。獲勝者除贏取豐厚獎金外,更有機會對接頂級產業平臺,創造一款您專屬定義的智能健康產品。
二、大賽時間
2021年4月15日-7月8日
作品征集:5月1日-6月10日
作品評審:6月16日-7月5日
現場頒獎:7月8日
三、獎項設置
金獎:1名,獎金10萬元
銀獎:3名,每名獎金1萬元
銅獎:6名,每名獎金2000元
四、參賽辦法
競賽主題與流程
參賽對象:
面向全球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設計機構、獨立設計師、學生等征集。以單位、團隊或個人為參賽單位,團隊人數原則上不超過5人。
作品要求:
1.參賽作品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及有關技術、標準等規定,符合低碳、綠色、環保設計理念,有較大創新且具備可實施性。
2.參賽者可提交多個作品參賽,但同一作品只能由一個企業、團隊或個人申報。
3.參賽者必須是作品的原創作者并擁有完整知識產權,已在其它設計賽事中獲獎的作品不予參賽。
4.提交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效果圖、設計說明等,以能完整呈現設計內容為準,輸出設置為JPG格式、RGB模式,A1幅面594×841mm,分辨率150dpi。
作品提交:
文末附件下載大賽報名表,填寫后與參賽作品發送郵件到大賽郵箱(sjlfbznc@163.com)。
作品評審:
1.大賽邀請國內外工業設計及相關領域的專家、投資人、企業家、設計總監等擔任評委,確保評委組的專業性、權威性和多元化。
2.評選程序包括初評、復評、終評、公示等四個環節,評選時屏蔽掉所有與創作者相關的個人及單位信息,由評委獨立打分,確保評選程序的“公平、公正、公開”。
大賽評委
王方良,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深圳大學藝術學部副主任,深圳大學藝術設計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主任,分管學部研究生、科研、實驗室和學科建設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公共設施設計及理論、產品服務系統設計、設計符號及產品語意等。主持過《公共設施設計理論研究》等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項,教研項目3項,企業橫向項目10余項。出版學術專著《設計的意蘊》,在《美術&設計》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發表設計作品多幅,獲各類專業獎項若干。
兼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設計分會理事,廣東省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高校美術與設計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等學術職務。
杜海濱,1985年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專業。中國美術家協會工業設計藝術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設計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從事工業設計教學、科研和實驗中心建設工作,承擔省級精品課一門及多項科研課題。曾任魯迅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院長。
杜海濱教授曾發表和出版論文、教材多篇多部,其中《工業設計教程》被教育部評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創建魯迅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獲得全國美展(設計類)銀獎、銅獎;德國“紅點設計至尊獎”;意大利“A-DESIGN設計獎”;日本“羅蘭創意金獎”;法國雙面神設計金獎;美國“IDA設計金獎”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家二級教授。
王永才,工學碩士,中國首批高級工業設計師。1998年畢業于西北工業大學工業設計專業,其后組建了中興通訊最早的工業設計團隊,2000年合作創立嘉蘭圖并任設計總監。個人及團隊作品20余次獲得紅點、iF等設計獎,2006年中國設計業十大杰出青年,2013年中國十佳工業設計師,2016年iF概念設計獎評委,2017年紅點十佳設計團隊領導者,并任多級政府部門項目評審專家、深圳市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等社會職務。
杜鶴民,2011年獲得西北工業大學工業設計博士學位。兼任澳門城市大學設計學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工業設計協會用戶體驗分會理事、絲綢之路創新設計聯盟理事、廣東省工業設計協會理事、深圳市龍崗區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深圳市格物工業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30余篇,SCI、EI檢索10篇,出版著作、教材3部。申請發明專利5項,軟件著作權1項,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20余項。
主要研究方向:產品創新設計、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主持工業設計專業廣東省特色專業建設項目、完成《產品設計》省級精品課程建設,主持完成省工業科技攻關計劃、教育部產學研協同育人、教育廳人文社科、校企合作項目多項,獲陜西省高校科學技術獎三等獎1項,入選財政部、文化部青年文化創意人才扶持計劃,個人及指導學生省級以上競賽獲獎100余項。
姚善良,教授,高級工程師,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會員,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人力資源工作委員會委員,武漢設計之都專家,武漢市科技局科技決策咨詢專家,清華大學博士研究生,武漢理工大學博士后。學術研究方向:產品創新設計、企業設計管理、系統形象設計。公開出版《提升設計競爭力》、《城市軌道交通工具設計研究》等學術專著4部。發表核心期刊論文4篇,EI檢索論文3篇,ISTP檢索論文4篇,其他論文17篇;公開發表設計作品12副。主持或參與《以工業設計促進中小型制造企業創新發展研究》等橫向項目17項,先后為60家國內外企業提供了100多項新產品開發和品牌策劃與設計服務。
知識產權:
1.如因參賽者的剽竊作品、竊取商業秘密等行為所引起的法律責任由參賽者自負,且大賽組委會有權在大賽的任何階段單方面取消其參賽及獲獎資格,并追回獎金。
2.知識產權歸主辦單位所有的獲獎作品,獲獎者擁有獲獎作品宣傳、出版發行、展示等權利。知識產權歸作者所有的獲獎作品,主辦單位擁有獲獎作品宣傳、出版發行、展示等權利。
有關說明:
1.若對獎項結果有任何爭議,請將意見以郵件方式提交至組委會進行審議。
2.大賽的其他要求、細則和安排由組委會適時制定并公告。
3.主辦單位對本次專項賽保留最終的解釋權。
五、組織機構
指導單位:深圳市龍崗區工業和信息化局、深圳市龍崗區文化產業促進中心
主辦單位:深圳市龍崗區工業設計協會
冠名單位:深圳市樂福衡器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深圳技術大學創意設計學院、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武漢工程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湖北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深圳市格物工業設計創新研究院
六、組委會聯系方式
深圳市龍崗區工業設計協會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如意路52號榮超A963設計園1805
聯系人:孫旭東
聯系電話:0755-28289173
電子郵箱:sjlfbznc@163.com
2021“樂福杯”智能秤工業設計創意大賽
設計規范手冊
一、設計對象
1.對象范圍
本次設計創意大賽的設計對象范圍包括:體脂秤、體重秤、廚房秤。參賽者可提交多個參賽作品,建議首個作品選擇體脂秤。
(1)體脂秤
可測量體重、體脂、BMI等多項數據,通過藍牙、WIFI自動同步到APP。
(2)體重秤
可測量體重,通過藍牙、WIFI自動同步到APP。
(3)廚房秤
精準測量食物重量。
2.工藝說明
(1)秤面尺寸
根據人體工程學進行設計,需兼顧兒童、女性、男性的腳長尺寸范圍,常規尺寸為260-320mm。
(2)鋼化玻璃厚度
主要考慮人體重量范圍,最大測量值通常為150-180kg,對應鋼化玻璃厚度為5-8mm。
(3)體脂測量方式
電極片測量方式
ITO鍍膜測量方式
(4)底殼材質
ABS、HIPS
皮革紋理
金屬
(5)數值顯示方式
LCD顯示
LED顯示
彩屏顯示
數字及符號顯示的常用顏色包括白色、黑色、綠色、紅色等
(6)秤腳及整體高度
傳感器分布在秤腳的上方位置,為保證準確測量,現行技術水平下,秤腳外露出底殼不得<2mm。
智能秤的整體高度由電池厚度、玻璃厚度、外殼厚度、秤腳高度決定,設計時請注明使用電池的類型。
二、設計要求
大賽作品應符合以下設計標準:
1.創新性。
具有創意,體現與眾不同的創新性與獨特性,符合現代社會的審美趨勢,設計概念能夠給人眼前一亮的體驗。
2.可行性。
設計應考慮生產中的工藝、材料及成本等因素,并具備生產的可行性。
3.美觀性。
外觀整體設計協調,具有視覺吸引力,同時體現產品風格和品牌價值。
4.完整性。
考慮使用人群及環境、用戶體驗以及產品品牌形象,符合市場需求。
5.環保性。
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在制造、流通、使用、回收全過程注重節能、環保。
三、文件規范
1.文件格式
(1)產品效果圖
此項必須提交,包括三維效果圖、六視圖。JPG格式、RGB模式,A1幅面594×841mm,分辨率300dpi。
(2)產品說明文檔
此項必須提交,包括:產品名稱、300字內創作理念、三維效果圖、六視圖、參數標注、功能說明。整理成1個文檔,以PDF格式提交。
(3)產品源文件
此項建議提交(非必須),格式包括:3dm、stl、fbx、dae、obj。建議單個文件大小不超過80M。
(4)產品演示視頻
此項建議提交(非必須),以mp4格式提交。
2.命名規范
(1)推薦使用字母、數字和符號“_”(多種3d通用格式文件不支持中文)。
(2)文件名中里不能帶有特殊字符。
(3)文件內容及文件名中均不得帶有參賽者個人信息,以符合評選的盲審要求。
附件:(點擊下載)
附件1:2021“樂福杯”工業設計創意大賽設計規范手冊.docx
附件2:2021首屆“樂福杯”智能秤工業設計創意大賽報名表.doc
大賽相關問題咨詢請加微信jcx130320,qq交流群754856143。